北京儿童医院青春痘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22/5715354.html临安昌化有道美食可谓家喻户晓,饭桌、酒席必不可少,当地方言叫做“拌拌汤”。说“无汤不成席”也不夸张。
简单的食材,传统的烹饪。经农人一双巧手,这碗汤自然的芳香就从田野沁入食客的肺腑。正宗的拌拌汤用的是豆腐、肉末、冬菇、笋干、木耳。先把肉末炒熟,再把蔬菜切成细末放入锅内翻炒,炒至紧致细嫩,再加水煮沸。另外准备一只水碗,将淀粉加冷水搅拌均匀,倒入锅内。等锅里的汤水再次煮沸,就可以下些香菜、榨菜等小料搅拌,再洒上一勺盐、一勺葱花即可出锅。
岳母的拌拌汤做得顶好。她第一次端来这种汤,我喝了两口就爱上了。我问她这是什么汤,她的临安土话听来像是“背背汤”。我就做了个弓背耸肩的动作,惹得她哈哈大笑。
一旁的妻子为我加了些文史的“料”。她说,关于拌拌汤,曾听人说过一个历史故事。唐朝末年,*巢起义爆发,在临安一带掳掠百姓充*。吴越王钱镠率领义*保境安民,在山路上设下埋伏,突袭得手。可终因双方兵力悬殊,钱镠决定撤退至一个叫做八百里的地方。为了迷惑*巢起义*,钱镠便嘱咐当地一个擅长做汤的老妇,如果贼兵来问当地的守卫情况,就告诉他们义*屯兵八百里。果然,*巢不知八百里是地名,以为义*布阵连绵八百里,畏敌而退。
时隔千年,“八百”从口音上与“拌拌”趋于相近。为纪念退兵有功的老妇,临安百姓就把美食拌拌汤和这段民间传说串上了。
岳母说,拌拌汤的来历她不懂也不信,但她倒是有个亲历的真实故事。
多年前一个秋日的傍晚,这个浙西小山村传来一阵悠扬的乐声。这在非年非节的山区农村是不寻常的。伴随着细碎的脚步声,一个卖艺的女人走进了岳母家的院子。当时岳母正披着围裙洗菜,被乐声所吸引,好奇地打量着她——这是个穿着蓝色绒布衣服、*绿色毛裤的女人,约莫三十多岁的年纪,其貌不扬,头发散乱,犹如擎着的拖帚。她手里提着把二胡,款式虽然古旧,却锃亮如新。她见了我岳母,又可劲儿唱了起来,曲调幽幽怨怨,带着漂泊的沧桑感。岳母关切地用临安话询问她的来历,她摇头表示听不懂,转而用普通话交谈。原来,她自小没了父母,流落街头。后来跟一位江湖艺人学唱“莲花落”,操琴卖艺混口饭吃,从老家绍兴边走边唱,一路流浪到了临安。她向岳母要些吃的。岳母对她的遭际起了恻隐之心,热情招呼她在门口小凳子上坐下,转身便去房里做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拌拌汤,端来给她。冬菇、笋干的浓香溶在白嫩豆腐的清香中,她馋得一股脑儿全喝干舔尽了。
善解人意的岳母微笑着又为她端来一碗。她问,这汤怎么这么好喝。岳母说,这叫拌拌汤,昌化家家户户都会做,做着方便,吃着香甜。以前家里穷,自己也差点走上讨饭的路,无奈放不下祖传的几棵山核桃树,才节衣缩食硬撑了下来。
岳母做得一手好菜。她说,拌拌汤可以复杂了做,也可以简单了做。食材丰富,口感香醇绵厚;食材素简,口感爽滑细嫩。以前家里困难,只放些豆腐、葱花,加上标志性的淀粉糊,也就做成了。那时候天还没亮,丈夫就要走十几里山路去县城打工,工厂里中午不管饭,都得自己带。有天她和往常一样,晨起为他做了一碗拌拌汤、盛了一碗米饭,用青花布包着,让他带着上路。谁知,岳父在离厂子不远处被一辆农用三轮车给碰了。他身后行*袋里的青布囊瞬时颠了出去,骨骨碌碌地滑到了水沟里。他顾不上手臂和小腿的擦伤,冲到水沟里去捡。可袋子开了口子,拌拌汤和米饭早洒在了沟甸上,葱花和豆腐的清香还在水草间飘散。他心疼极了,将能捞的全捞进嘴里吃了。毕竟,那都是妻子的手艺和爱意哦。
他捡起了青布袋,抽着闷烟,蹲在溪沟边上默然良久。他知道妻子砍柴、种地、做饭的艰辛,也明白家里新添了女儿,每日口粮趋紧负担加重的现状。那天中午他没有吃饭,回家了连晚饭也没心思吃。岳母问他,他像个闷葫芦。直到岳母找到那个破损的布包裹,才猜到了十之八九。
从岳母嘴里流淌出的这些与拌拌汤纠缠的往事,似乎让流浪艺人找到了共鸣。她说自己跟着师傅,从小学习拍竹板“七件儿”,冬日里寒冷彻骨,指头红肿发炎,还得走街串巷、下深山冷岙讨生活。那时候最想要的还不是赏钱,却是有碗热汤喝。她记得自己刚学习二胡的时候,曾有一次冒雪去乡下演戏,寒风猎猎,她衣单裤薄,站在村里的古戏台上。谁知一曲《娘家节诗》还没唱完,竟然忘记了剩下的曲段怎么拉,被扔了烂菜叶子,当众丢了人出了丑。她坐在废弃的猪栏边委屈得直哭,寒风砭人肌骨,令她瑟瑟发抖。还是师傅借了好心人家的厨房,夤夜为她做了一碗热乎乎的鸡蛋花汤,告诉她不要着急,学艺岂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她默默记下了这碗汤,记下了师傅的勉励和宽容。可惜师傅几年后还是得病走了,留下她独自闯荡江湖。
她注视着这碗温润如玉的拌拌汤,仿佛又想起师傅十多年前为她烹制的那碗蛋花汤。在艰难的生活中品出点人情味,有时简单到只需要一碗菜汤。岳母的拌拌汤,给了流浪艺人满心的暖意。她抹了抹嘴巴,拉开二胡,唱起:“小小书童儿不大消停,手打着灯笼走进房中,尊声相公安歇睡吧,您呐,明天早起好去登城。”听着似懂非懂的莲花落,岳母开心地笑了。
饱食的流浪艺人继续上路,回味着他乡美食盈齿的芳香;勤劳的厨娘返身入庖,操持着她家的饮食烟火。两个女人,因一碗农家的拌拌汤而交集;两段时光,因一束人性的光芒而难忘。
我从岳母的讲述中回过神来。岳母把她那碗拌拌汤也给了我,说我工作辛苦,难得一家人聚餐,让我趁热多吃点。我捧起拌拌汤,一饮而尽。
拌拌汤不是什么珍馐佳肴,用的也是普通的山里食材,但却是这块土地真诚、无私的馈赠,承载着人们乡土的记忆。拌拌汤食材多变,复杂做是美味,简单做亦是美味。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无论这个社会变得简单或复杂,唯一不变的是农家的朴素、善良与厚道,正像这碗拌拌汤。
作者介绍:
俞天立,金融学硕士毕业。曾获得过浙江省首届鲁迅杂文奖银奖、“我的西湖记忆”全球征文一等奖。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茶当酒品》《素手调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