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http://www.znlvye.com/前几天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京八件”很多北京的网友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人也是受益匪浅,所以在网上做了一些功课,想看看京八件和点心匣子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就根据几个网友的评论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在网上搜索“京八件”会看到很多科普,有的网友说京八件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其实不然。京八件一直是皇室、王族等日常吃食,还用来祭祀、陈列等。京八件中总共有八种象征着不同含义的糕点,比如说有四种上面分别写着福、禄、寿、喜,除了这四种还有象征着财富的银锭饼,还有象征着文采的卷酥饼,第七种是象征着吉庆有余的鸡油饼,最后一种是象征花开富贵的枣泥花饼。从这一系列的解释看来,这一盒点心好不好吃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心意是这个祝福。
有网友朋友提到了点心匣子,从图片来看,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我是90后,生活在北方,离北京不远。其实京八件里的点心我小时候都吃过,可能当时并不是叫什么京八件,外包装就是用简陋的纸盒子装的,里边有几块点心,家里有老人,过年的时候会收到很多,等亲戚走的第一时间和家里的兄弟姐妹打开点心盒,挑选自己爱吃的点心。
但是并不像北京的点心匣子一样是自己挑选组成的,我们吃的这个点心匣子是成品,和京八件类似,一件多少钱,给钱提走。我最喜欢吃的是各种点心外面的酥皮,因为不爱吃甜的,青丝,红丝都是挑出来的,可能看到这里各位网友朋友要说浪费了,其实不浪费,我都攒起来了,煮粥的时候放进去一点,青红丝的甜味就淡了,粥也会有一些味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串亲戚好像都不送点心匣子了,都开始送奶、露露、鸡蛋等存放日期长一点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北京人是幸福的,有着美好的传统,并且还有着保持传统、了解传统、发扬传统的一群人。
下面我截取了几位网友的留言,因为这些网友所说的内容我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拿上来和大家讨论一下,没有截取到朋友不要生气哦~因为留言很多,有很多类似的,就挑选了一部分。
网友1:我父亲和我说过,他们小时候(大概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样子),我奶奶带着他们去百货公司买高级点心,这些点心都是棒子面做得,有点青红丝,里边有京糕,12块点心花了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想想吧!现在如果送点心,扔街上估计都没人捡,可当时吃都吃不上。
因为我在前边的文章中有提到,我的那位北京朋友说京八件并不好吃,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吐槽。其实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发展了,中国强大了,人们的钱包更鼓了,吃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吃过的东西,所以以前宝贝的东西年轻人并不是那么的喜欢。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他说小时候没得吃,饥一顿饱一顿,整天吃红薯吃萝卜,好不容易过年吃顿肉,结果还给吃顶了。我的弟弟是00后,连肉都看不上,反而喜欢吃一些粗粮,认为这样是健康的。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年代不同人们的喜好不同,其实京八件在现在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和情怀,想要吃一些糕点还要自己去店里挑选自己爱吃的。
网友2:小时候,尤其春节,串门还是送点心匣子,所谓京八件没有什么必须有那八种一说,但是图里几种福字喜字的肯定没有。记得小时候跟大人去稻香村包匣子,肯定有自来红自来白、萨其马、牛舌饼。自己喜欢什么就装什么。
我们去到各地旅游,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总会想着带一点特产,北京的稻香村就是一大特色,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吃过稻香村的散装糕点,味道浓郁,入口即化,但是也不能多吃,吃多了有点腻。最近一次吃稻香村是去年中秋节的时候,买了礼盒装的月饼,很多种口味,怎么说呢,虽然口味多了,但是味道却大不如前了,哈密瓜口味的一口就把我甜上头了。
网友3:过去送点心都是纸包。看油渗的程度就知道送的什么点心。过去送酥皮的点心的也不多,反正家里有老人的才送点心,没事儿没人送点心匣子。包装好的点心匣子有一段时间都是骗人的,里边有可能装砖头。
这位网友把我逗乐了,真的有装砖头的吗?
从以上来看,京八件和传统的点心匣子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京八件是按件算的,点心匣子按点心算的京八件里的内容不能改变,点心匣子按自己的喜好装京八件的寓意和祝福等传统文化含义要高于食物本身,点心匣子更实用一些
都是属于北京传统点心,虽然两种有些许不同,但是更多的是相同的地方,比如说都是想表达自己对长辈的慰问和祝福。
对于北京的一些传统了解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欢迎各位老北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