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天气干燥,人体为适应天气变化,体内不断提供水分滋养皮肤,防止皮肤干燥。这时我们的五脏六腑就很容易失水,而体内津液不足容易导致上火,肝火旺、胃火旺接踵而来,干燥的天气,加上体内火旺,很难受,如何调理好?
一、什么是肝胃火旺?
中医理论中,肝火、胃火旺盛的“火”是外邪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一般所说的上火,是指由于人体内气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反应,具有燔灼焚焰,升腾上冲,消耗阴液,生风动血,灼津成痰等病理特点。
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常常表现为一些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目赤、眼干、耳鸣、头胀头痛、烦躁易怒、口干舌燥等。
胃火,也称胃热。生活中,很多人喜欢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经常饮酒、经常食用油腻厚味食物,引起邪热犯胃导致胃火旺。常表现为咽干、口干舌燥、喜喝冷饮、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干燥等症状。
二、调理茶方
1、罗汉果五花茶(肝火旺)
材料:罗汉果1个、金银花、葛花、鸡蛋花、木棉花、槐花、红糖各适量。
做法:罗汉果洗净,和金银花、葛花、鸡蛋花、木棉花、槐花、红糖一起放入汤锅中,加入冷水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慢煮约2小时。煎至汤水剩1/3时,将料渣滤除即可。
功效:降火、祛痰、除燥咳。
2、枇杷芦根茶(胃火旺)
材料:枇杷叶10-15g,鲜芦根10g,白糖适量。
做法:将枇杷叶去毛,烤干,与鲜芦根同煮,去渣取汁,加入白糖即可,或者用滚开水沏茶饮。
功效:清热和胃,主治胃中燥热,失其和降而气逆作呕。
三、穴位按摩调理方法
人体有“三大穴”可除燥去火:“内庭穴”、“太冲穴”、“合谷穴”。
1、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可用大拇指揉次。
2、太冲穴位于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cm的凹陷处,按揉前可用热水泡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3、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位置,按揉数次即可。
贴心小提示:多补充水分,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抑郁饮食保持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肝火、胃火远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