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呼兰河传心中有憧憬和追求人生就不会荒 [复制链接]

1#

有人说:“在萧红身上,岁月荒凉如故命运对她奕不宽宏,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荆棘密布。”

萧红原名张乃莹,出生在呼兰河城的一个地主家庭,民国时期“四大才女”之一。

茅盾曾在呼兰河序里写道:《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是的萧红散文体长篇小说,也是她的遗作。

《呼兰河传》向我们展示了呼兰河城、萧红寂寞、荒凉的童年以及生活在底层呼兰河城的人们迷信、无知的生活。

我们应该摒弃迂腐、落后的思想,本着一颗永远追求和向上的心,坚定的活在这个世上。

1、祖父的爱是萧红童年里的一束光

年农历6月1日,萧红出生了。

出生那天刚好是端午节,本来应该是件高兴的事情,可是旧时代的人们迷信,因为萧红的出生日是屈原的忌日,不吉利,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萧红是女儿,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所以,萧红的父母都不喜欢她。

可以说萧红的童年是严重缺爱的童年,祖母范氏更是在萧红年幼的时候,用针扎她手指,这些印象都深深的烙在她的脑海里。

父亲张廷举更是一个自私、冷漠、无情的人,萧红曾在《永远的憧憬和追求》里写道:父亲常常为贪婪而失掉人性,他对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萧红对于张父有着天生的畏惧,每一次,从父亲身边经过时,父亲的表情一直是严肃而庄重的。从父亲身边经过时,萧红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步履轻盈、蹑手蹑脚,小小年纪的萧红得不到父亲的爱护与庇护,这好像已经是件很悲剧的事情,但是,更为不幸的是萧红的母亲与父亲都是一样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严重,可想而知,萧红的童年有多不幸。

因为萧红是家里的长女,母亲也很失望,她只是用自己封建思想的方式,让萧红按照她的意愿过完这一生。

她虽不如父亲那般严厉,可是,她看萧红的眼神时常是冷漠的,冰冷如霜。她从不会在乎萧红是否快乐,她一心希望萧红可以学习做家务,照顾弟弟。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她也一直不允许她出门读书,一心想着把她养成封建思维模式里的大家闺秀,再觅一良人出嫁,以此来荣耀门第。

唯有祖父张维帧不同,他珍视生命中每一个亲人,张维帧视天真的萧红为珍宝,祖父的爱给了她许多快乐的时光,祖父的爱是她童年里的一束光,照亮了她未来的人生。

她家屋子有个后花园,后来,也成了萧红的快乐园。

整天与祖父在后花园里,祖父戴一个大草帽,她也戴一个大草帽;祖父栽花,她也栽花;祖父拔草,萧红也跟着拔草。

到了萧红五岁的时候,祖母范氏去世之后,萧红就吵着搬到祖父的屋子里去住,然后,祖父每天陪着她练诗,早上练,晚上练,半夜也练。

萧红曾说: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祖父的爱,使萧红黑白的童年,显得不那么黯淡,祖父的爱也给了萧红精神上一点点安慰与满足。

有人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伤害,将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人生。

不幸福的童年,使我们没有安全感、心理偏激,容易对社会怀有恨意、幸福感缺失;相反,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一生都会感到幸福快乐,真是眼见之处都是美好。

2、不要高估一个人的善,更不要低估一个人的恶

呼兰河城除去平凡、卑琐的生活外,他们还有很多封建、迷信盛举:跳大神、放河灯、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比如跳大神,他们相信大神会治病的,穿的衣服也是奇形怪状的,红全绿裤子。围上花裙子之后,就从头到尾打哆嗦,能不能治病不知道,倒是把周围的人都吓个不轻。大神坐在凳子上,对面摆上牌位,上面贴上红纸黑字,大神的边上通常会有个二神,二神多为男人,大神在跳,一问一答配合的很好。

有时,他打着鼓乱骂一通,吓唬人家说病人活不过当晚,死了之后,还阴魂不散,还会殃及家人与亲戚。被吓坏的家人赶快烧香摆酒,再不行,拿块红布盖着牌位;最后杀鸡,因为他们都坚信鬼怕鸡。

最后跳完鸡和布归大神,,所有布回去去做裤子穿,鸡煮了自己吃。大神都是半夜跳,一听打鼓全村老男女老少都跑来观看,屋子都挤满了,边跳边唱词,夹杂着的鼓声,又冷森又被悲凉,在这里无眠的夜里,显得更加悲凉。

在阴雨的夜晚,因为大神的原因,寡妇会落泪,鳏夫彷徨。

这哪里是治病,这简直是谋财害命。

而比这更悲凉的却是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因为,封建的原因却要一个12岁的小小女孩买单,实在是悲壮不堪。

小团圆媳妇刚来老胡家的时候,村里人都去看热闹。有的人说:是什么媳妇,只是一个小姑娘;有人说:不害羞,到婆家第一天就吃三碗饭;有人说:十四岁怎么那么?,一定是瞒岁数了。

小团圆媳妇喜欢笑,长得也怪好看的,刚到老胡家没几天就被打了,婆婆说是给她来个下马威。从那以后,萧红的院子里天天有哭声,或大或小,祖父去劝说过几次,越打越厉害,哭声不分昼夜,到了冬天哭声就消失了。

虽然哭声消失了,但是,夜里却打起鼓、跳起大神来了,跳了一个冬天的大神,小团圆媳妇反跳出毛病了。

婆婆说她有病,所以给她跳大神赶鬼,呼兰河的人虽说是善心,帮老胡家出很多主意。但是,他们也是当看热闹的心态,有的主张给她扎谷草人;有的说给她烧个替身;还有的让给小团圆媳妇吃一只整全鸡,连毛带腿吃下去的那种。

后来,他们给她定了一个偏方,黄连二两,猪肉半斤,压成包专治掉魂。他们又出了很多主意。最后,小团圆媳妇的病不但没有好,反而越来越严重,邻居们给出的偏方都试过了,就是不见效果。

小团圆媳妇夜里说梦话,白天发烧,一说梦话就要回家,最后,放到开水缸里洗澡,而且,是当着村民的面。

很快她被众人抬进缸里,缸里的水是滚烫的,她在大缸里狂喊,边上的人还时不时的往她头上浇水,昏倒了,再用冷水浇,然后接着烫,她一共洗了三次。

小团圆媳妇本来活蹦乱跳的,就这样被烫死了。

从头到尾,他们没有让她回娘家,她的丈夫也没有出现过一次。

埋他的人回来路上说:“酒菜不错。”

另外一个说:“鸡蛋花打的也不错。”

呼兰河城人文化是没有的,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见识越狭隘,思想越封建禁固,看似出谋划策,实际上个个都是刽子手。

东野圭吾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看似一群善良的每一个人,实际上他们都是本着看热闹的心态,在亲手编织着这起人间悲剧,个个人面兽心、凶残至极。团圆媳妇儿的人生落幕,没有人在乎没有人怀念,这才是最悲凉的。

3、心中有憧憬与追求人生就不会荒凉

冯歪嘴子的人生是荒凉的,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冯歪嘴子住在萧红家的磨房里,他打棒子,半夜半夜地打,有时一夜一夜的打。磨房的窗与萧红家的后花园紧挨着,祖父经常与冯歪嘴子隔着窗户说话,有时候祖父走远了,冯歪嘴子还在不停地说下去,逗的萧红与祖父哈哈大笑。

若是到了秋天,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卖糕,他经常推着车子,后面跟着小孩子,有的买糕,有的看热闹。

他们都喜欢吃他的黏糕。

有时候,冯歪嘴子会从萧红的窗子下面经过,然后,切一片黏糕送过来。冬天,他天天在外面卖黏糕。

有一次,萧红去冯歪嘴家买黏糕,发现屋子里面有个小孩,冯歪嘴子成家了,女人是同院老王家的王姑娘,梳着很长的辫子,垂在背后,眼睛也很大,鼻子也很尖,说起话来声音特别大。

他们没有地方住,于是,找祖父要磨房南头的装草的屋子住,冬天很冷,村里人竟都盼着小孩被冻死。他们看到冯歪嘴子的床头有绳子,就都传说他要上吊了,然后,就都跑来他家看热闹,一起来的共有二、三十人。

冯歪嘴子没有上吊,也没有自刎,还是活的好好的。

又过了两三年,冯歪嘴子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可是王姑娘自从生了孩子,身体一直不好,还舍不得多吃一个鸡蛋。

八月的天气有些寒了,在那样的夜晚,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第二天早晨,乌鸦正经过的时候,王姑娘就出殡了。

冯歪嘴子的女人死后,村里的人都觉得这下他完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出生。

东家西舍的都说:冯歪嘴子估计要喝酒了,要坐磨盘上哭了,都认定他这下可完了,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热闹。

但是,冯歪嘴子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绝望,他一副很有把握的样子,他不但没有绝望,似乎已经洞穿了绝望。他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镇定了下来,因为他得负着作为父亲的责任,好好活着。

他照常的活在这个世上,照顾着两个孩子,孩子也渐渐长大,每个人都用悲观绝望的眼光看她,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处在怎样的艰难的境地,他从来不曾想过,他也有过悲凉,眼睛也是常常噙满泪水,一看到两个孩子,含着眼泪的眼睛就立刻笑起来。

孩子或许是冯歪嘴子坚强下去的力量,他的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因为孩子在长大,日子会越来越好,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活下去,并且心怀憧憬与信念的活下去,未来都会朝着你希望的那样发展。

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人生或许是悲凉,可是日子还得过下去,到底是要怎样的活下去,都在于你自己。

人世间,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不论你处于人生荒凉还得意时,心中有盼望,未来就不会悲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