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雨水后,这件事一定要做祛湿邪养脾胃, [复制链接]

1#
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初步见解及用药思路 http://www.jvwih.com/fyzl/10651.html
亲!我是石台人小编,很高兴在
  时间流逝的速度总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年尾。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陆续返乡,平日里冷清的小镇也逐渐热闹了起来,年味渐浓,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年味,比起我们小时候八、九十年代时差的太多。


  我们小时候对过年的期盼可以用三个词语形容: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望断天涯路,说的俗一点就是——眼睛都望瞎了。过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有新衣服、新鞋子穿,有好吃好喝好玩的,还有一些平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比如学大人抽烟、喝酒,大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呵呵!


  以往交通不是很便利,腊月初,大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吃的喝的自不必说,采购鞭炮也是重中之重,大年初一开门时(我们乡下称之为出行),谁家的鞭炮放的时间长,炸的响,都会成为别人家艳羡的对象。那时候,谁家放一个万载鞭(江西万载生产,也指一万只小炮筒组成),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当然,当时的商家实诚,生产的万载鞭,真的有一万只(我们村有高人一个一个的数过),不像现在,五万响的鞭炮和以前的万载长度也相差无几,世风日下啊,哈哈。我们小孩子基本上从鞭炮到家,就开始放,把一挂鞭炮拆散了放,基本上是从早炸到晚,大人不胜其烦,我们乐此不彼。我最小的叔叔也是一位鞭炮的疯狂爱好者,记得在他36岁那年(我们乡下人把36岁看做是人生的一道坎),买了好多鞭炮在家,因担心鞭炮受潮放不响,影响本命年的运势,故把鞭炮放在火桶上烘,由于火力没有控制好,引燃了鞭炮,把准备过年用的鞭炮炸了个一干二净,小叔哭丧着脸,对我们说:完了,这下完了,我可能过不了明年春节了,你的XX公公(祖辈)就是头年腊月鞭炮爆炸,第二年就没了的。说的当时年幼的我,心里直发毛,有一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过看到小叔不仅挺过了36,身体还一年比一年硬朗,我才渐渐放下心来,后来没少拿这事和他开玩笑,哈哈!


  当时过年,除了置办年货,还有三件大事要办,杀年猪,熬糖,打豆腐。先说说年猪,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养一头猪过年,因为过年时杀的猪,不仅过年时吃,还要腌制起来,为明年改善伙食做储备。膘肥体壮的年猪自是大受欢迎,肥猪的主人也会因为勤劳而被人们称赞,而瘦小体弱的年猪则会被人们嘲笑,但年猪的主人毫不在乎,自己开脱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引起围观者一阵阵善意的笑声。杀猪也有讲究,一刀毙命,主人家就特别满意,但杀猪佬偶尔也有失手的时候,一刀下去没有刺中要害,就要补刀,甚至有时候被屠宰过躺在案板上的二师兄,趁人不备,一跃而起,满地飞奔的场面都时有发生。这个时候主人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他们认为这预示着第二年会诸事不顺,流年不利。事实证明除了给村里人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笑料外,啥事没有。杀过年猪后,左邻右舍还有帮忙抓猪脚的人,都会在主人家美美的吃上一顿全猪宴,二师兄身上的各个零部件都被烹制成一道道美味的菜肴。

南柯一梦/摄


  杀过年猪,接下来就是打豆腐。打豆腐就是做豆腐的方言(安庆有一部叫《打豆腐》的*梅戏,当时在我们那边相当火爆),做豆腐的前一天晚上开始浸泡*豆,第二天一早就开始用用石磨研磨,基本上这种粗活都落在我们姐弟几人身上,磨好后要过滤,过滤后的豆浆要煮沸,煮沸后,舀起放木桶内静置片刻,待温度合适,进行最重要的技术环节——用石膏点卤。老爸是我们队少有几个会点卤的技术人员之一,虽然经过他点卤的豆腐看起来就像鸡蛋花,惨不忍睹,可还是有不少人请他去帮忙。这种状况直到老妈从外面学了先进的技术回来,把鸡蛋花变成了炖鸡蛋才终止,老爸制作的蛋花豆腐也成为了每年不得不提起的一段趣味小插曲。豆腐的吃法千千万万,这里就不赘述了。


  接下来就是熬糖了,熬糖是一件细致活,费时费力,吃力不讨好,没几个人愿意学,偏偏我爸妈都不嫌麻烦,还爱带高帽,所以成为了村子里远近闻名的制糖能手,一般想吃糖又嫌麻烦的人,找上门来,爸妈都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有时候甚至能忙到过年那一天。熬糖前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晒麦芽,这个工作八、九月份就开始做了,把小麦放水中浸泡,待它发芽后,捞出晒干,备用;炒冻米,把糯米蒸熟,放阴凉的地方风干,捏散,再晒干,最后放锅里翻炒,炒成白白胖胖的即可;炸稻花,把糯稻和铁砂一起放锅里翻炒,上面用筛子遮挡,不一会儿稻子便炸开了花,满锅乱蹦,等完全炸好后,便铲起来用筛子把铁砂和稻壳分离出来,还有部分稻壳粘在稻花上下不来,这时就需要人工检查,俗称“捡稻花”,是一项非常烦琐枯燥的工作,基本上也是我们这些孩子完成,我最喜欢吃的糖是稻花糖,但我最讨厌干的事就是捡稻花;还要炒花生,芝麻等等一些辅料。


  前期工作准备好后,便需要着手制作麦芽糖了,制作麦芽糖需要如下几个步骤:浸泡,把大米或糯米放冷水中浸泡4至6个小时;蒸煮,把米蒸煮至无硬心即可,取出晾凉至40~50摄氏度;发酵,把晾凉后的大米或糯米与研磨后的麦芽碎,石膏粉均匀搅拌,放置大铁锅内发酵5至6个小时;压榨,利用我们老家特有的压榨工具,把麦芽糖分离出来;煎熬,压榨出的麦芽糖水非常稀薄,还需要放置铁锅内用大火煎,煎至一定时候,就用小火慢慢熬,熬至浓稠状备用。

小步舞曲/摄


  把前期准备好的原材料与麦芽糖充分搅拌,挤压,切割,便制成了稻花糖,冻米糖,花生糖等等,还有一种我们乡下称之为板糖的制作过程颇为有趣,做板糖需要的麦芽糖火候比制作普通糖要老,放置冷却后不能黏手,通常我们会在石磨中间的窟窿眼(喂料用)里竖起一根粗点不易断的木棒,把冷却后的麦芽糖缠绕在上面,另一端用一根稍细(便于抓握)的木棒对麦芽糖进行反复拉扯(类似于拉面),这是一件体力话,记得有一次我堂叔帮我家拉糖时就遇到一件尴尬事,可能他当时有些风寒感冒,才拉扯一会,就开始流汗,接着又开始流鼻涕,眼看汗水与鼻涕齐飞,就要淋到麦芽糖上,我急了,扯过一条毛巾就擦了过去,避免了一场“安全生产事故”,逗的身边围观的人都哈哈大笑。板糖要拉扯到一敲即断,才算大功告成。均匀敲断后,放置炒熟的米粉或芝麻粉内即可长期保存。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需要吃什么,喝什么街上随时可以买到,养猪,打豆腐,熬糖的人家也越来越少,虽然省了很多事,但年味在渐渐的、渐渐的变淡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问六岁的女儿:过年好玩吗?女儿:没意思。过了一会儿,她两眼放光:爸爸,你给我买个游戏机当新年礼物吧!我说:不买,没意思!


  曾经提着灯笼挨家串户要糖要烟的日子已离我们渐行渐远,美好的回忆已被时间凝固。但我们不必灰心,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独家记忆,场景不同,幸福却是相同的!  

作者简介

冯景炜,安徽石台人,销售经理,酷爱文学和音乐,喜欢在音乐声中记录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优惠信息栏

五羊本田元旦新年欢乐抽

抽奖了!抽奖了!五羊本田元旦新春抽奖活动开始了,购五羊本田摩托车,4重好礼等你拿,金奖元,银奖元,感恩奖元,更有超级大奖送五羊本田摩托车1辆,部分车型还送牌照+保险。活动时间:.12.17-.2.12,活动
分享 转发
TOP
2#
终于更新啦 http://www.zhudanli.com/swsljs/10696.html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雨水的节气名,稍显风雅不足,比较直白,但其意味相当多,既代表着冬去春来,冬雪渐成春雨,又代表了干燥的主旋律渐渐被潮湿所取代。

雨水至,吃春笋

雨水后,春笋骤生,故有“雨后春笋”之说。

说起春笋,各地都有名菜,上海有“笋腌鲜”、浙江有“南肉春笋”、广府有“春笋老鸭汤”等等。

比较起来,春笋的口感并不及冬笋柔嫩。但春笋特有一股青草的气息。夹一片春笋,细细咀嚼,初春田间翻新的泥土、老树枝头初现的嫩芽,如在眼前,让人食后,回味无穷。

而在养生方面,春笋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等功效,且春笋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常吃还能防便秘。

需注意,胃溃疡、严重肠炎、肠梗阻、肠动力不足及不完全梗阻导致便秘者,并不适合吃笋,以免其丰富的纤维加重胃肠道负担,丰富蛋白质成为过敏原。此外,竹笋含草酸高,胆结石、肾结石者吃了也可能出现不适。

春笋枸杞炒肉丝

原料:猪瘦肉克,春笋克,枸杞子50克,料酒、酱油、白糖等调料适量。

做法:猪肉洗净切丝、春笋剥壳焯水后切丝、枸杞子洗净。炒锅放油烧热,放肉丝、笋丝煸炒,以料酒、酱油、白糖调味。再放入枸杞子翻炒几下,撒上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食用。

营养评价:改善肝脾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血清蛋白水平,提高身体免疫力。

雨水养生,重防潮祛湿

春光无限好,就是天太潮。雨水时节,潮湿的天气慢慢占据了大部分地区,故而,养生方面,重防潮祛湿!

防外湿,试试这些小法宝

回南天,地面、墙面都在“冒汗”,除了用除湿机,还可试试以下这些除湿小物件,将其放置易潮湿处,如衣柜、抽屉、鞋柜、书柜、置物箱、电器等,能有效去除潮气。

01无水氯化钙、生石灰

无水氯化钙为白色固体,每千克吸水量为1~1.2千克。吸水后不可重复使用。

生石灰每千克能吸附约0.3千克水分,属一次性产品。

02白色硅胶、蓝色硅胶

白色硅胶为无色或白色颗粒,吸水量为硅胶自重的30%~35%,晒干、加热或烘干后可反复使用。

蓝色硅胶加入了氯化钴,干燥时呈蓝色,吸水后变红色。经晒干、加热或烘干后可反复使用。但氯化钴有毒,应注意避免误食。03木炭、竹炭

兼吸附水气、除臭等功效,但除湿量较小,晒干后可重复使用,3~6个月需更换。

除内湿,中医有方

环境的潮,可以通过各种新科技给房间抽湿防潮,但也别忘了给自己的身体防潮祛湿。

01一茶两汤,逼走身体湿气

饮食方面,不宜再吃燥热的食物,寒凉之品也应少吃,不然脾气受损,寒湿就容易滞留于体内了。至于祛湿方面,推荐大家一茶两汤——

健脾祛湿茶

材料:藿香10克、佩兰10克,通草10克,苏叶10克,云苓20克,白蔻仁10克(后下),麦芽30克,陈皮10克,南杏10克,土茵陈(牛至)10克。

功效:芳香化浊、健脾和胃、导滞消食。主治内外湿阻,在潮湿季节尤其适用。

用法:每天1剂,煲水代茶饮。连用3~5剂,湿祛即可停用。

健脾祛湿汤

配方1:五指毛桃30~60克,生薏仁30克,生姜3~4片,陈皮10克,绵茵陈10克。

配方2:北芪30克,木棉花10~15克,鸡蛋花10~15克,陈皮10克,红枣3~5个。

功效:健脾、祛湿、补气。

用法:可与猪瘦肉搭配煲汤,煲1小时左右至肉熟烂即可调味食用。

02掐揉四穴,散湿邪

每天坚持掐揉阴陵泉、足三里、承山、丰隆四穴各10分钟,能有效散去体内湿邪。

阴陵泉穴: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处。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

承山穴: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小腿腹肌肉的凹陷处。

丰隆穴:小腿外侧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侧1.5寸(中指、食指并拢的两指宽)。

以上穴位按揉时,有明显的酸胀感,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后酸胀感减轻,这是湿邪渐散的征兆。年《健康养生》杂志订阅

?点击阅读杂志?长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