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疯游泳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813750.html老广有句谚语:“端午扒龙船,热闹过过年。”
所谓“龙船打龙鼓,咚咚响,响咚咚,江边看龙舟,口中吃住粽”,或许没有人比老广们更懂「划水」。
锣鼓喧嚣,热闹非凡。每年端午节前,广州就进入“龙舟季”,遍布全市的河涌水网上,各个村社起龙船、组队排练,为一年一度的龙舟活动摩拳擦掌,妇女们则着手筹备龙船饭,做好后勤保障,可谓全村参与。进入农历五月,龙船活动就进入高峰,广州各村社的龙舟不停在河涌中游弋探亲访友,形成了极具岭南风情的“龙船景”。
四月初八起龙船,五月初五赛龙舟,珠江两岸观者聚集如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水网密布的广州,百余条河涌串起了海珠、天河、*埔、白云的各大村落,也贯通了龙舟文化的历史脉络。
疫情之下,今年依然没法再现以往的扒龙舟“探亲”“龙船饭”等盛景,但这丝毫不影响广州海珠区南洲街东风村村民们的情绪。
历史图片
一条千年古村与“龙舟”的缘分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西晋《风土记》中的记载可能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作为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存在了多年,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据记载,广州扒(赛)龙舟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多年前,从宋代开始,扒龙舟逐渐成为百姓们喜爱的习俗。
位于广州海珠区南洲街的东风村至今完好保存扒龙舟这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仍保留着一整套起龙、点睛、采青、游龙、赛龙等仪式。
东风村是广州市的龙舟之乡,东风村现有两条龙船队,分别是大塘五甲龙船队以及上涌龙船队。
大塘五甲龙船队
上涌龙船队
谈起东风村与“龙舟”的缘分,东风村大塘五甲龙船会的林庆持说,扒龙舟的队伍一般都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来组织,而东风村之所以有两条龙船队,则是因为其系由两条相邻近的自然村落组成:大塘村(桥南片)、上涌村。
据东风村村史记载,兄弟村的龙舟一到,东风村的村民就会以主人的身份,以礼相迎,彼时鞭炮齐鸣,不绝于耳。燃放鞭炮的方式也多姿多彩,有的用竹竿高举丈余,从底下燃起,噼里啪啦,表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兆头;燃至最后,一声巨响从空中爆炸,则有“终得完美、凯旋归来”之意。有的则用力把鞭炮抛入云空,从空中三开,声震八方表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美。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岸上、水上欢声笑语,鞭炮不断,早已汇成欢乐的海洋。
东风村的扒龙舟历年乡镇闻名、屡获殊荣:曾在年、年分别获得广州市国际龙舟邀请赛传统龙竞速第四名和第八名;在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传统龙竞速第五名、标准龙公开组竞速第十一名,彩龙竞艳比赛一等奖;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22人龙舟男子公开赛冠*;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彩龙竞艳比赛一等奖等。
此外,东风村的龙舟节还有其独特之处,与“下番禺诸村”一样,它不以龙舟竞渡、争冠夺魁见长,而是以村与村之间的龙舟互访,增进友谊著称。
从农历五月初一这一天起,其时正是龙舟水涨,桥南的大塘涌和上涌水盈之时,龙舟互访,各显奇姿,更有如龙腾虎跃、势闹非凡的景象。
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
大塘五甲龙船队与上涌龙船队的“龙舟情结”
早在清朝时期,大塘村就有了自己的龙船。当时大塘村有三条龙船,但在多年前有一次发生了沉船事故,又因为划龙船对于宗族起着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而皇权又忌惮当时根深蒂固的宗族文化,所以大塘村民只能将龙船埋于地下,龙船头(带头起龙船的组织者)也去到别处另谋生路。
持叔回忆道,大塘村桥南片的龙船由于没有出过事,因此还能继续扒龙舟。但到了日本侵华的时候,有些“烂仔”(意为小混混)因为物资缺乏,拆除了龙船,把龙船上的木头拿去售卖。因而解放以后,大塘村所有片区基本都没有龙船了,也再无缘扒龙舟活动。
年,番禺在一次龙船活动时,宗亲之间打起了“龙舟架”。此后,*府规定,广州市辖内(含南番顺地区)禁止起龙船。随后又遇上特殊时期,更是无法举办扒龙舟活动。
及至改革开放,年,广州海珠区新滘镇在仑头村组织了一场龙舟自由竞渡活动,又勾起了大塘村村民们的“龙舟情结”。
年,大塘村桥南片的村民筹款改装了一艘旧船,打造了大塘一号船,随后又从钟村那边拿来了一块木头,用工具一点一点地凿空,最终做出了一个龙船鼓。
这便是大塘五甲龙船队的第一条龙船。
所谓大塘五甲,即是由大塘村的桥南坊、华丰坊、聚龙坊、汇源坊、东胜里等五个坊的“扒手”(意为划船手)合为一队,共划一条龙船。
“因为是五个坊合在一起,在粤语内又称为‘夹埋一起’,因此就叫‘五夹’,后来大家觉得不好听,所以才改为‘五甲’。”
年,大塘村(红卫片)村民按照男丁数量募款——每位男丁30元钱,这是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添置了一艘新船。新船采用了新工艺,且船板较薄,被当时的人称作“飞龙”。有了新船的大塘五甲龙船队果然不负众望,在当年的新滘镇龙舟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如今大塘村有了四条龙船,虽然分属两个行*街道,但仍然通过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大塘体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每年端午节,大塘体校都会组织自然村的活动,届时大塘五甲龙船队便会与大塘其他片区的龙船队合为一体。
历史图片
相较于大塘村一波三折的起龙船历史,上涌村起龙船的故事则显得尤为“一帆风顺”。
上涌龙船队老一辈的划船手*鉴忠表示,上涌村扒龙舟的传统一直都延续的非常好,龙船的船体也一直保存得当,除受*治因素影响以外,其他时候一直都有举办活动。
“我们以前的龙船一直都没有龙头,也没有龙尾,村民们称之为‘月光光’。”年,上涌村重新改装了原来的龙船,这才加上了龙头、龙尾。
岂料一年以后,遇上*府禁令,才加上了龙头龙尾的龙舟不得不暂时“收工”。
那么,在那些没有被唤醒的日子里,龙舟都藏在哪儿呢?
外地人路过东风村的河涌,偶尔能在水面之下看到一缕船影,还以为那是不要的木筏,殊不知那是整个村子最珍贵的龙舟,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在河涌淤泥之下,防止氧化。
俗话有卧虎藏龙之说,藏龙船的地方叫做龙船坞。
忠叔回忆,早期的龙船一般都是以红木为原料制作而成,在一众红木内,其中又以用密度较大的坤甸木为主。
在雨水湿润的广州,传统龙船多用坤甸木制成,这样的硬木做成的龙船,起步时速度较慢,但非常沉稳,而且不易腐蚀。尤其是坤甸木害怕风吹日晒,但却不怕潮湿,放在水中用淤泥包裹反而能变得坚实。
所以,每到端午龙舟会结束,各村都需要进行藏龙。龙舟鼓下方船底留有进、排水的洞口,平时用木塞塞住,等到藏龙时便拔出木塞,摘下龙头龙尾,等待河水漫入船身,再用湿润的河泥包裹着龙船全身。
这样,龙船浸入河涌底后就能与空气隔绝,保存得当,数十年也不会腐朽。
端午节前一个月,东风村的村民们才会郑重而谨慎地举办“起龙船”仪式。按照传统风俗,则是“四月八,龙船透底挖”。意为在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会把深埋淤泥之下的龙船挖起、洗净。
将积压在龙舟船舱里面的淤泥掏出,清洗龙舟
而在东风村,农历四月十五是东风村的大日子。5月26日这天,晨曦徐徐拉开了东风村起龙舟帷幕。经过一系列的祭龙仪式,鸣锣响鼓,鞭炮震天动地,正式开始“请龙”。
村民们要准备烧猪、粽子、荔枝瓜果等各色祭品,在藏龙窝敲起龙船鼓,请“老龙”起床。
但随着时代演进,这一风俗已有演变。现在,龙舟比赛多数用的是重量轻、吃水浅、速度快的杉木制作而成,但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变形。
祭龙仪式
龙船饭和“生花罗伞”
以往每年端午节前,东风村都会向兄弟村、老表村发出邀请帖,上书“敬邀贵村飞龙于五月某日莅临敝村,共庆端阳佳节不胜荣幸”,此举便是“招景”。
而受邀的村落则按时派人划龙舟前来“探亲”,路过沿河村庄也要表演一番,直到抵达目的地,绕河涌中心再游三圈,展示自家的龙船文化,这才上岸递回龙船柬,吃龙船饼,喝龙船茶,此为“应景”。
前来“应景”的兄弟村飞龙们的敬领帖贴满了墙
这时河涌两岸,必有众人围观,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男女老少沿江沿河观看龙舟表演,此为“趁景”。
广州有首本地童谣《氹氹转》,歌词里唱道:“氹氹转,菊花圆,五月初五系龙舟节,阿妈佢叫我去睇龙船,我唔去睇。”意思是母亲叫孩子们一起去看龙船趁景,但孩子们调皮不愿意去。不过,趁景后的龙船饭才是孩子最钟爱的重头戏。
历史图片
“睇龙船,吃龙船饭”,是广府端午节的重要民俗。龙船饭,原意是在龙舟比赛前后慰劳划龙舟的健儿。龙船饭被村民视为一种好意头,有“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说法。
“龙舟互访锣鼓还,百席村宴榕林间。大快朵颐龙船饭,色香味美冇得弹。”这是一位著名的广府竹枝词诗人广州西关四哥的即兴吟咏。
历史图片
过去,龙船饭都是由祠堂准备,邀请村民自行来祠堂领取,回家同饭一起煮,让全家人共同分享龙船带来的好运。
这样的龙船饭大多是用糯米和腊味、虾米、鱿鱼等食材一同焖制,广东地区的许多小店还可以吃到。
上涌村梁氏宗祠
村民在梁氏宗祠内准备龙船饭(历史图片)
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优越了,龙船饭的菜式也更多了。无论是负责扒龙船的舵手、桨手、鼓手,还是村中的居民,都可以来祠堂围桌吃饭。白切鸡、烧鹅、鸿运烧肉、清蒸鲩鱼、发菜伴蚝豉等各色菜式令人垂涎。
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
最少不了的却是一道简单小炒——龙船丁,用豆角粒、辣椒圈、咸萝卜、花生粒四样材料炒制,可以帮助刚从河水中出来的龙船队员们祛湿、祛水汽。吃饭时,老人们也会念出好意头,“吃完龙船丁,添子添丁多福气。”
历史图片
龙船饭桌,高朋满桌,亲友相聚,相言甚欢。有什么心里话,跟难得一见的亲朋老友说一说,喝一杯,烦恼一扫而空。
历史图片
吃完龙船饭后,来“应景”的飞龙们踏上返程,同来时一般,绕河涌游三圈后才不舍离去。
既然是扒龙船,除了你来我往的“探访”,当然也免不了一番竞渡。
昔日,几乎每一个历史悠久的珠三角水乡村落都会重金打造属于自己村的竞渡龙舟。
而东风村竞渡的龙船上,当然也有。
采用鲜花制作的罗伞装饰龙舟,这是东风村龙舟的特点,也是东风村获得彩龙竟艳的致胜法宝。
历史图片
东风村龙船的“罗伞”别具特色,且早已饮誉四乡。此“罗伞”又称“生花罗伞”,其不但款式独特,美艳迷人;此外,当龙舟乘风破浪如迅风一过之时,四周便会洋溢起一阵阵清香,令人陶醉。
“据史载,南越国时,东风村的兄弟村庄头村就开始种植素馨花和茉莉花,南汉时已大面积种植。以前庄头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花,因此,用鲜花制作罗伞亦成为东风村的传统。村民用竹条编制罗伞,插上各种新鲜采摘的鲜花,如鸡蛋花、茉莉花、白兰花串等,且必须用素馨花装饰;再辅以各式各样的凤尾草、枝条包扎制作完成。”十几年前,东风村罗伞还在使用鲜花制作,但后来因为使用鲜花成本太高,罗伞制作便改用仿真花代替,只以少量鲜花点缀。
“生花罗伞”是东风村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龙舟文化,集观赏性、工艺性、艺术性为一体,为东风村的龙舟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龙腾戏水香四溢,百舸竞渡耀东风。”至今,每逢龙舟佳节,东风村的彩龙、罗伞便迎来了争芳斗艳的舞台,一条龙船五个罗伞,七彩缤纷,在水面来回穿梭;其它彩龙也随之追逐不停,其美景美不胜收,也不知道谋杀了多少菲林。
历史图片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历经千年岁月淘洗,传承至今,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工作。
与其说东风村村民喜欢划龙舟,不如说他们喜欢龙舟串门、探亲的热闹劲儿。春节走亲访友,是家与家、点对点的情感交流,而端午的龙船趁景则是村与村、宗族与宗族之间的亲密往来。
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紧密,广州龙船也不止于在市内与兄弟村竞渡、邀请兄弟省份举行比赛,也会突破国界线,邀请国际友人共赛。
年起,广州都会定期在珠江河面上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运动员、爱好者都齐聚珠江之畔,献上一场精彩的比拼和展示。
虽然,今年因为种种原因,广州的龙舟会不再像以往那样热闹,东风村的村民们心中难免藏着遗憾以及对龙舟文化未来的担忧。
但正如番禺上漖村的龙船厂负责人卢志雅所说:“希望在明天。”
如果说疫情就是一条翻滚汹涌的河流,那我们就是一条条奋勇向前的龙舟。街坊邻里保持着一致的动作,奋力划动双桨,在暗涌和急流的惊险中快速向前,平安过线。
“加油广州,稳住!我哋一条心顶硬上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