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草药之鸡蛋花 [复制链接]

1#

别名:缅栀子、蛋*花、擂捶花(《广东中药》Ⅱ),大季花(《广西药植名录》)。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蛋花的花朵或茎皮。

原形态:鸡蛋花,又名:缅栀子(《植物名实图考》)。

灌木至小乔木,高3~7米,有乳汁。小枝肥厚而多肉质,有叶聚生于顶。叶散生,具柄,矩圆形,长20~40厘米,宽达7厘米,两端渐狭,秃净,羽状脉,侧脉近边处连结成一边脉.聚伞花序顶生,花大,多数,极香;萼小,5裂,裂片钝头;花冠外面白色而略带淡红,内面基部*色,长5~6厘米,裂片倒卵形,彼此覆盖,远较冠管为长;雄蕊5,着生于冠管基部,花药钝头,基部浑圆,与柱头分离:子房上位,心皮2,分离。蓇葖果,长圆形。花期8月。

生境分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原产墨西哥。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采制:夏季采花,晒干。

栽培:鸡蛋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要选择疏松一点的,种植效果最好,栽种时可略微露根上盆。种好之后放在遮阴处,一周之内见弱光,再过半个月可放在阳光充足处养护。

性状鉴别:干燥花朵,*褐色至棕褐色,皱缩,主要为5枚大形旋转排列的花瓣。花瓣倒卵形,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下部合生成细管,长约1.5厘米。内藏雄蕊5,花丝极短;有时可见小的卵状子房。气醇香,味清淡稍苦。以净花、干燥、色*褐、气芳香者为佳。

炮制:采摘后,晒干。夏、秋季采茎皮,花开时采花,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咳。用于预防中暑,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传染性肝炎,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花5~10g;茎皮10~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凡暑湿兼寒,寒湿泻泄,肺寒咳嗽,皆宜慎用。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又能润肺解毒。

2.《南宁市药物志》:止咳。

配伍:

配西瓜翠衣,清热生津;

配马齿苋;清利气分热;

配竹茹,肺热咳嗽。

附方:

1.治感冒发热:鸡蛋花叶15~30克。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百日咳,气管炎:鸡蛋花或茎皮3~9克,配灯台树叶。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3.治传染性肝炎:鸡蛋花或茎皮3~9克。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4.治细菌性痢疾:鸡蛋花、土棉花、金银花各9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泌尿道结石:鸡蛋花茎皮25克(或配长管假茉莉)。水煎服。(《西双版纳傣药志》)

6.治乳腺炎:鸡蛋花鲜茎皮捣烂敷。(《双版纳傣药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