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植树节话植树略谈同安古树名木 [复制链接]

1#

在同安大同街道东山社区有一块总理纪念林碑,原碑位于大学山西侧山坡相思树林和松树林中,后移至今址。碑高“1.5米,宽0.62米,厚0.12米”,居中镌刻楷体“总理纪念林”,前后落款分别为“中华民国廿八年三月十二日”(年),“同安县长程超凡立”。程超凡,四川万县人。年6月16日至年3月25日任同安县长。历任尤溪、莆田县长。而位于《总理纪念林碑》不远的第一山,原有一块《阖邑绅士公禁应城山罗汉峰掘砂坏县脉碑》,今未见实物。民国版《同安县志》录有其碑文,其中提及“种树累土,以补其缺”,体现了前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

植树造林,历来为贤者所乐为。翻览邑乘,爬梳同邑爱护林木之事迹,辑录前贤造林之雅事,以飨博雅诸君。

一、名人与古树

明代同安人林一材、康尔韫、柯凤翔曾就读于端平岩上的石书房,三人所居相离不过五里,又先后登第进士,故称五里三进士。其中林一材和康尔韫在宦满回乡时,引进外地树种,在本地种植。如林一材于美人山麓种植火流丹树(今已失),康尔韫则带回油杉种植。而位于新民镇禾山社区前房社的鸡蛋花,亦传为康尔韫所植,然其树龄仅有百余年。再如明代兵部左侍郎洪朝选亦曾手植铁树。如今,同安孔庙内,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柚树,相传为上世纪20年代由陈嘉庚从东南亚引进种植。

图片来源:《老时光里的同安》

图片来源:《老时光里的同安》

禾山社区前房鸡蛋花

孔庙内的柚木

图片来源:《老时光里的同安》

明代大理寺丞林希元曾到大嶝田墘村探亲,见当地环境恶劣,风沙蔽天,故倡议种植树木,形成防风林,以达到固土防沙的目的。

图片来源:《老时光里的同安》

金柄村*氏始祖曾手植香樟,其树龄已有余年。裔孙明代布衣*文炤于明万历三十年(年)立《祖林垂示碑》(现藏金柄*氏大宗祠内),其文曰:始祖肇纶公手植香樟树林,乃造福通族之胜迹,子孙世护勿毁。

祖林垂示碑

*文炤,字丽甫,明亡后,隐居雪山岩。著述有《道南一脉》、《两孝经》、《九日山志》(泉州市图馆藏)等。

金柄村(今属翔安区行*管辖)对林木颇为爱护,并立碑垂戒子孙。其文曰:“林木有阻风、储湿、固壤之奇功,宝也。大仑尽木皆护。毁者非吾族人矣。”

唐樟

同安旧县衙的榆树,相传为朱子所植,然未见史料相佐证。古榆树位于同安区档案馆前,约五米高。如今,同安旧县衙内尚有两方高士轩碑刻、龙喉井等朱子遗迹。同民安关坊旁的四棵古榕树,相传亦为朱子手植,以用来阻挡风沙。其《小盈道上偶成》:“今朝行役是登临,极目郊原快赏心。却笑从前嫌俗事,一春牢落闭门深”。

古榆树

二、掌故与名木

洪塘镇郭山村公婆樟,为同安区目前最古老的古樟树。公樟树龄年,树高约9米,冠幅约17米。距离不远的婆樟,树龄约年,树高约6米,冠幅约12米。郭山村为郭氏聚居地,这两棵古樟树相传为其开基祖郭镕所植。公樟树干中空,内放有八仙桌,每年定期祭祀樟王公。同安年龄较大的樟树,尚有古庄灵鹫宫后的樟树,可惜目前仅剩根部。

郭山公樟

郭山婆樟

古庄灵鹫宫后古樟树

康熙三十七年(年),同安县遭遇大雨,东西溪两岸居民流离失所,尸横遍野。在村民合力打捞之后,还剩余十八具男女尸体无人认领。有厦门义士将其合葬一处,并立碑,其碑文中间镌刻:『同安水殇男女十八人合茔』,两侧小字刻文:岁康熙戊寅年四月廿八日夜,水灾暴作,人民被溺死者无数,闻之伤心。因募顾舟工,捞尸埋葬。幸地主施地一穴,赐葬男八人居左,女十人居右。第恐年深荒废,用是勒石為志。恐世人或遭蹂踏,伏望仁人修之葺之,俾见仁心云尔。”落款署名:“厦门人立石”。后此地遂神奇长出十八株古榕树。

十八株古榕树(局部)

当时的同安知县有感于此,立碑以纪此事。碑文曰:“墓公诸神,于清康熙戊寅年四月廿八日晚,大雨如注,水灾暴作,遂流水飞升,诸公蒙浦头人民捞得真身,有司祭于蟹穴。地宫超赫,英灵为神,威镇浦江,绥靖海疆,保佑地域航道安宁。造化十八株大榕,庇护黎民众生。恩垂本境,德布万民。民感其恩德,愈加敬仰笃信,世代相传,香火延绵。”该碑字迹绝大部分漫漶不清,难以辨认。又,该碑刻曾于年用作水闸基石,如今已重新复原。

三、同安区古树名木的几个“最”

最古老的榕树:梵天寺东面及文公书院旁的两棵榕树,其树龄均为年。相传为朱熹所种,邑人称为“宋榕”。朱熹任同安主簿期间,梵天为其时常游咏之地。其《登罗汉峰》:休暇曹事简,登高恣窥临。徜徉偶此地,旷望披尘襟。落日瞰远郊,暮色生寒阴。欢娱云未已,更欲穷幽寻。行披茂树尽,豁见沧溟深。恨无双飞翼,往诣蓬山岑。

梵天寺东面之古榕树

《梵天观雨》:持身乏苦节,寸禄久棲迟。暂寄灵山寺,空吟招隐诗。读书清磐外,看雨暮钟时。渐喜凉秋近,沧洲去有期。《游梵天寺》:杰阁翔林杪,披襟此日间。层云生薄晚,凉雨遍空山。地迥衣裳冷,天高澄霁还。出门迷所适,月色满林关。明代林希元复建文公书院,仿漳州开元寺故事,将其移建于梵天寺后。其内有朱子石刻自画像及明代洪朝选所撰《文公书院增修书舍建亭记》。

文公书院旁的古榕树

树冠最大的榕树:位于祥平街道溪声社区的古榕树,其冠幅达到46米,可谓厦门地区最大。里老相传此地原为松柏林,有鸟儿将古榕的树籽投到此处,后来长成参天古榕。又因榕树是从松柏之上生长起来的,所以就把此地叫作松柏上。

松柏上的大榕树

最老的荔枝树:宋代蔡襄《荔枝谱》言:“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民国版《同安县志》荔枝条目:“树高数丈,大可合抱。叶如冬青,花如木樨,实如松毬,核如莲子。生青熟红,味甘如醴。”而位于莲花镇澳溪村的荔枝树则已经有岁,是目前厦门地区最古老的荔枝王。其冠幅约11米,树高约12米。目前,位于五显镇后塘村的荔枝树则仅剩根部,位于祥平街道浒井社的荔枝树,树龄约年。

浒井荔枝树

最浪漫的树:唐代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物亦即红豆,又称海红豆,或称孔雀豆。民国版《同安县志》红豆条目:“枝叶如槐,一穂十花,结实如小皂荚,子红如珊瑚,有黑点,俗呼相思子。莲花镇美埔村张厝社的海红豆树,相传为明代同安佛岭叶文吉所植,树龄约年,亦可能是全省唯一的海红豆树。叶文吉,名昌,“享寿一百零八岁,为叶益五世孙、佛岭叶氏十三世祖”。

海红豆树

最英雄的树:民国版《同安县志》木棉条目:“俗呼攀枝花,红如火。其蒂结棉,可缊褥。树高十丈。旧府志载惟南安山川坛一株,今邑亦有之。”同安登记挂牌的木棉树总共三棵。一棵位于大同街道拱莲古寺,树龄约年,为拱莲三景之一。旧时,从南门出城五里即为拱莲古寺,故亦称五里宫。其余两棵位于五显镇*坂社。

拱莲古寺的木棉树

最有妙用的赤榕:赤榕,一在妙建庵,一在梧侣员峤岩前,一在石浔錀北宫前。其中,錀北宫前的赤榕形成“子母榕”的独特景观。赤榕,民国《同安县志》载:叶平滑而有光泽,子似榕实而无柄,上耸高大无气根。可治风癀,外科多用之。

图片来源:《老时光里的同安》

祥露妙建庵后的赤榕(半株)

石浔村錀北宫前的赤榕

梧侣社区的赤榕

最古老的*连木:位于祥平街道西洪塘社区的*连木,树龄约年,树高约11米,冠幅约11米。而位于卿朴村大社里的*连木,其树龄也有年。同安区拥有*连木的村庄还有新民街道禾山社区下坑里、五显镇下峰村、西柯街道后田社区。

西洪塘社区的*连木

卿朴大社的*连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