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徐州皖北一带的美食,儿时的味道,刻骨铭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医院 http://m.39.net/news/a_9092263.html

前几年一次在上海和高中同学聚会,在徐家汇附近的一个老家人开的饭店吃饭,和小时候类似的粉丝煎包让我们感动不已。前段时间在合肥和几个老乡吃饭时聊起此事,又引起了大家的“回忆杀”,突发奇想让那个饭店厨师做了个鸡蛋蒜,但缺少了很多记忆中的味道。因此就想把以前在老家吃过的美食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定能勾起你们对家的眷恋和共鸣。

一、让人流口水的粉丝煎包。

很小的时候跟着父母赶集,最有吸引力的是煎包了。肉不多,主要用红薯粉丝包成的,底面被油煎成金*色,油光光的,特别诱人。那时候,只要到煎包摊附近就不由自主地流口水。因家庭条件有限,只有自己表现地让长辈满意时,才能吃上几个。

粉丝煎包

二、徐州啥汤和辣汤。

说起徐州美食,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啥汤和辣汤了,现在每次路过徐州的时候,也一定要找时间,去吃一次。早上喝一碗啥汤或辣汤,里面打个鸡蛋,再配上油条、煎包或蒸包,还有咸菜,真的会很满足!

啥汤最常去的还是马市街啥汤的老店,在解放路,其他店也去过。

啥汤

啥汤是徐州一带著名的民间小吃,亦称“饣它汤”(食它)。它流行于江苏徐州、河南夏邑、安徽宿州以及山东枣庄一带特有的早餐名点,传说起源于彭祖的“雉羹”。啥汤是以鸡汤为基础,伴以麦片、面筋、胡椒粉、绿豆等原料,味鲜香辣,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啥汤的名字,传为清高宗御赐。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雉羹,学着徐州人向厨师问道:“这是啥汤?”并随手画了一个食字和它字,意思便是吃它,皇帝金口玉言,便叫啥汤了。

辣汤最喜欢彭城路和建国路交叉口南侧的步行街两来风店。

辣汤

辣汤,相传起源于宋代徐州,那时*河夺泗入淮,各种鱼类随水泛滥,楚人亦指徐州人(当时徐州属于楚国)从*河中扑鳝并辅以佐料煮汤,形成徐州辣汤的雏形。年经山东人张继晓改良享有盛名,尤以“中华名小吃”两来风辣汤最为出名,著名相声大师马季亲笔题书“千年一碗”。

辣汤是用大骨、鳝鱼丝、母鸡熬制而成,再加上面筋、黑胡椒、姜、鸡蛋花等,看起来黑乎乎的,很没有卖相,但是喝起来却美味无比。

好多人把“辣汤”和“饣它汤”分不清楚,辣汤名头虽然不如“饣它汤”响,但也更普遍和家常化。徐州大街小巷也多以辣汤为主,许多早饭小摊上也有,家庭也可以自己做,配料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简单化。在徐州工作时,一个朋友的妻子做的辣汤味道就非常不错,她用泥鳅代替鳝鱼,每次做上一大锅,请我们一起喝,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徐州地锅的起源,贴锅饼。

现在徐州有一道菜广受欢迎,那就是徐州地锅。有人开玩笑,给徐州人一个地锅,他们可以炖了全世界,就是说什么食材都可以做到地锅里。其实原本没有地锅,是由周边农村地区贴锅饼演化而来的。

老家离徐州不远,饮食以面为主。贴锅饼就是在锅内炖菜,为图方便就在锅边贴上一些死面饼,这样出锅后菜饭都有了。死面饼沾上汤汁,味道会更好。炖菜就更丰富了,可以炖鸡、炖鱼、炖肉等。

贴锅饼

四、夏季方便而又别有味道的鸡蛋蒜。

把蒜剥皮洗干净后,放到蒜臼子里,然后把煮熟的鸡蛋剥皮后也放到蒜臼子里,一起剁碎,混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蒜臼子鸡蛋蒜

这个菜小时候在农忙时吃得多,因为农忙时没有时间做饭,就事先烙好一些烙饼,把鸡蛋蒜卷到烙饼里就可以吃了。

五、至今依然爱吃、常吃的菜盒子。

用韭菜、粉丝和鸡蛋等食材做成馅,烙饼烙好后,再把馅包在烙饼里,继续在鏊子上烙至熟透就可以吃了。以前家里只要看到有韭菜,要么包饺子,要么就是做菜盒子,现在依然很喜欢吃。

鏊子和烙饼菜盒子

六、留下最深记忆的爬拉猴。

爬拉猴是蝉的幼虫,开始在地下,需要破壳变蝉时,就从地下爬了出来,到树上蜕变成蝉,有的地方叫它“蝶拉猴”,也有知了龟、知了猴等称呼。每年的七、八月份,夜抓知了猴,便成了老家附近地区的一大景观。

因为它傍晚开始破土而出,第二天早上就在树上变成蝉了。因此,晚上是抓它的最佳时间,带个手电筒和罐子,手电筒照到它身上时,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树上,把它抓起来,放到罐子里,运气好的话,一人一晚可以抓到数百个。

回家后用盐腌起来,多数情况下在鏊子上用油煎制,也可以油炸,特别美味。

油煎爬拉猴

现在老家朋友来看我,还会时常带一些冰冻的爬拉猴给我。

爬拉猴蜕变成蝉后退下来的壳称蝉蜕,又称“蝉退”或“蝉皮”,是重要的中药材。所以小时候就经常在树上摘蝉皮,有的蝉皮位置较高,还用长杆做成专用工具,粘取蝉皮。收集到一定数量时,把它卖给收蝉皮的人,作为自己的零花钱。

七、丰富美味的烙饼卷菜。

徐州有句俗语,“烙饼卷辣椒子,多好吃不!”刚大学毕业到徐州去的时候,当地人非常喜欢把烤羊肉串卷到烙饼里,自己试了一下也很好吃。

烙饼卷馓子也是徐州两来风辣汤店里一道著名美食,也是我之我爱,每次必点的点心。现在很多酒店也有类似的菜品了,配套以大酱、葱、*瓜以及各种菜。

老家烙饼和山东煎饼不同,厚一点,但比较软,基本上什么菜都可以包,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家里时而也会烙饼,女儿喜欢卷土豆丝和胡萝卜丝,我更爱卷青椒炒鸡蛋。

烙饼卷馓子

八、街上叫卖的皖北油茶。

高中的时候,县城街道上时常有人推着油茶卖。油茶用保温桶装着,有人买,就倒上一碗。油茶是皖北地区的地方特色美食,里面加入面筋、千张、花生米熬制而成,口感滑腻油润,香气浓郁,是皖北特色的美味。

皖北油茶

这些汤里面了都会加面筋,把面团用清水反复搓洗,把面团中的淀粉和其它杂质全部洗掉,剩下的即是面筋。

九、街边小摊上的凉粉和蛙鱼。

老家有句话,“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红芋是山芋的别名,由此可想到山芋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地位了。凉粉就是红芋淀粉做的,夏天炎热的时候,吃起来凉凉的,滑滑的,非常舒服。

凉粉

蛙鱼也是一道以红芋淀粉为主要食材,也有的用绿豆淀粉或豌豆淀粉,用钻有洞眼的盆把淀粉糊做成蝌蚪状。食时加入辣椒酱、蒜泥,再加入徐州特产萝榨菜,酸、咸、香、辣可口。

蛙鱼

十、过年时自制的蕉叶子、花生糖、米花糖以及灌肠、皮冻等。

蕉叶子是红薯、面粉等做成的薄片,表面撒点芝麻,油炸而成的,香香脆脆的,百吃不厌。

蕉叶子

花生糖和米花糖都要用到红薯糖稀,记得年前大人要熬制很长时间,然后把糖稀和炒好的花生仁以及爆米花混合在一起,压制后切割成小块状,就可以吃了。

花生糖米花糖

还有一些自制的肉品,如灌肠、皮冻等,到现在自己还很喜欢吃。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就不一一赘述了。不知有没有让你流下口水,如果在徐州、皖北一带生活过的人应该会有记忆。有此感受的朋友,欢迎过来交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