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和我的家乡小巷在或不在我的城市记忆不会 [复制链接]

1#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6552376715502314&wfr=spider&for=pc

■走遍天涯海角,最爱的还是家乡。作者供图

■李应华

我是广州人,和广州的记忆大多与这里的巷子有关。小时候外婆家和奶奶家分别在小桥村和西村,听起来离市中心很远,其实就在西华路和流花路。童年时大部分时间踩着青石板在小巷里度过,上大学后拿起相机拍照时,也偏好这种风景。如果说是乡愁,小巷风情也许就是载体吧。现在,有些小巷已经不在了,但是我对广州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小巷气味

小巷里的童年不好过,房子偏潮湿,完全没有传说中的冬暖夏凉,下雨天还漏水,骑着小单车路过时也不能快意飞驰,总得留心路上的坑洼。比较美好的记忆是奶奶家旁边有一小片草地,小时候和同伴们在那里抓过螳螂喂小鸡。还有邻居院子一棵三层楼高的鸡蛋花树,花开满树的时候会有淡淡的香气,花落满地的时候,又可以捡回家给奶奶晒干煲凉茶。

到了小学,当时盘福路上那条叫医国街的小巷承载了放学后几乎所有美好回忆——小浣熊方便面、卜卜星、奇多、棒冰、玻璃瓶的汽水,还有只要有球和书包就可以开场的足球赛。

高三那年要上晚自修,晚饭多在应元路上的各式小食店解决。为了换口味,我走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那时候觉得,只要走出学校,空气都是轻松的——大街小巷里闻着烟火气觅食,遇到同学开一下无聊玩笑。经过半年,同学们总结出平靓正的食店名单,这就是高三除了啃书之外的幸福记忆。

上了大学,小巷依旧成为觅食的好去处。那时宿舍楼下就是学校的小北门,穿出去之后就是下渡路城中村的广阔天地,各式小食店就藏在握手楼下的巷子里。宿舍里5名同学,最喜欢在下课后穿过饭堂直奔小北门,那里潮汕老板卖的小炒才是我们的最爱,重油、重口味,下饭一流。这样的小炒店越开越多,大多没有店名,我们干脆用一饭二饭三饭来指代。

小巷影像

大学时期开始喜欢摄影,这是受了新闻系的女友影响——她刚买了新相机,要去恩宁路练手。我们在那里逛了大半天,一直走到西村。

那时,我从小住到大的房子已经开始拆迁,我拿了她的相机走进已经被凿开几个大洞的屋里拍照,在天台上又看到了邻居家那棵鸡蛋花树。我以为才拍了一阵,结果女友不断催我,原来已经有小半个小时了。拍着拍着,我有点想哭,就像告别家人那样伤感,只好再多拍点照片,以宽解心怀。

人生已经到了三字头,除了在珠海读大学的两年,其余时间都在广州度过。像众多的城市一样,广州变化很大。刚毕业那会,我特别喜欢拍摄废墟、斑驳的墙面、那些大大的拆字,配上一些感性的文字,发到论坛总能获得不少称赞。随着结交的同好朋友越来越多,我发现广州的新面貌风景更好。我渐渐明白了:多拍照片见证历史,交给后代留念、评价吧。

上述的那些巷子,长大后我曾回访,有的还在,有的已经不在了。准备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和广州的记忆,没有因为小巷的在或不在而消褪。我爱这个地方,不会因为她变或不变而有所改变;我的广州情,只与我和我爱的人有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