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白癞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610/4637080.html图:李金亮、袁国林、杨惠滇、杨金海、李学永、丁云平、普中华
(部分图片由曲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提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好在
罗平布依族『染』
出一个五彩生活
在《魅力中国城》的竞演舞台上,市长的的穿着以及舞台上少数民族演员的服饰深深吸引了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注意,同时市长董保同现场为大家展示了彝族、布依族、水族三种服饰。面对嘉宾们的提问,参与曲靖助演的云南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现场为大家提供了解答,她说到:“云南的服饰丰富多彩,我特别喜欢我们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元素。大家看这件布依族的女装,它是本次赛装节获得金奖的服装;还有这件水族的,它使用了水族特有的马尾绣作为装饰,工艺繁复,但看上去低调朴素,符合了水族人民内敛、谦逊的性格;再旁边这件服饰,它是彝族的一个分支黑彝的服饰,这件衣服了不得,是这个家族3代传人穿过的嫁衣,每次都只在大婚当日穿着,过后便好好保存,以传给家族后代的女辈,历时百年,却依旧保存的十分完好。这些演员们所穿的少数民族服装,都是各民族的盛装,只有在盛大节庆和宴会时才会穿出示人。”
罗平布依族素爱洁净,又染上了青山秀水的灵气,这是一个充满了魅力与风情的民族,就连服饰的色调都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着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的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婉转嘹亮的山歌环绕山间,吊脚楼里有风俗画;在层层叠叠的九龙瀑下,听一段布依情歌;在缓缓东流的多依河旁,欣赏多依河边的水车;在一望无际的油菜田园里,迷路在遍地金*的油菜花海中……
但是,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饮食上品味他们的生活。到了罗平,除了观赏罗平那醉人的风光,最重要的是品味一下当地布依人做的五色花米饭。
每年的秋后,布依人就把上等的糯米挑选出来,单独放好留待做花饭用。到次年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时,到山上或房前屋后挖回几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把这些植物的根、茎、花、叶分别捣碎,提取出红、*、蓝三种色素用碗装好,再用这三色调出少量黑、紫两色,做花饭用的红、*、白、紫、黑五种颜色就准备好了。泡好的糯米分别装在五个小瓦盆中,将五种色汁分别掺进去搅拌,待色汁完全将糯米浸透后,就把五盆色米拿到多依河畔淘洗,淘好后的米才可以搅和在一起,放到甑子里蒸熟,最后倒入簸箕内晾干。这时五色花饭色彩缤纷,清香可口,可凉吃,也可蒸热再吃,喜甜食的还可以加上点蜂蜜,又香又甜的味道让你的味蕾臣服于这碗小小的五色花米饭中。
做好的五色花饭如果在节日期间吃不完,还可以做成圆圆的小饭团,或让其自然晒干后收藏起来,日后慢慢吃。小饭团是要用油炸的,膨胀酥脆的花饭团不仅香脆,且外观好看,是最好的下酒莱。晒干的花饭,舀在碗里用开水泡软,即成花粥。如果在粥里再煮几个荷包蛋进去,这鸡蛋花米粥就是布依人待客的最高礼仪了。
这五色花饭的妙处,或许还不仅在吃时的美味,更在于那制作过程中诗意的溢淌。染花饭的颜色须自己采挖野草来提取、调配,染好的饭要拿到小河边淘洗,一湾碧水随着布依少女的欢笑中被染成了五彩的颜色,成为这条河上最美的风景。
美色美味的五色花米饭是罗平布依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他们热情好客,用这碗五色饭欢度佳节、招待远方的客人;他们是名符其实的美食家,用这碗五色花米饭,把自己的生活渲染得美丽而甜密。如果是你到了这如画的罗平,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在这样五彩的美食熏香中,你还愿意离去吗?
好在
马龙苗族
用歌舞演绎生命的真谛
马龙境内,自古以来生活着曲靖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的苗族。亘古匆匆,漫漫长路,勤劳的马龙苗家人,天生就能唱歌跳舞,在他们看来,歌舞的重要性可与水、盐、食物并驾齐驱,相辅相存。他们的歌舞沾满泥土清香,富有生活哲理,不仅讲述了优美动人的爱情传说,还为苗家儿女提供了建立感情的契机;不仅激荡在人们心海,而且在马龙甚至周边地区也广为传唱。
情感需要播种、培养和创造,一天劳动之后,无论再苦再累,他们都会从身上摘下芦笙或从腰间拔出竹笛,吹起欢乐的韵律,熟巧的手指打着孔眼的节拍,变换着不同的曲调。随着芦笙和笛声,就有人翩翩起舞,舞步随曲调变化,欢乐的场面常常通宵达旦。
芦笙舞以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的表现风格在苗族中广为流传,通常以芦笙为道具和乐器,边吹边舞,逆时针方向绕大圆圈舞蹈,常伴有蹲跳、撮跳、翻滚、倒挂金钩等技巧动作。其中蹲跳动作最为常见,主要特征是:以椎为轴,脚带身腰,下肢转,两眼随身体的舞蹈趋向走,步伐有曲有伸,一般是一拍一次,前半拍往下,后半拍往上,脚尖落地时一触即起,犹似烫脚之跳。
当地男女青年通过独具民族特色的跳月或采花山时对歌伴舞,来建立缠绵悱恻的情感。中秋之夜,团聚在一起的苗家人都要到山林空地上,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载歌载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在“跳月”中,青年男女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像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与跳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采花山节,每年腊月初五到初八,马龙黑石头、深沟等地的苗族穿着节日盛装,欢聚一起,开展拔河、射弩、赛跑、骑马、穿针引线等体育竞技项目,尤其引人注目是青年男女唱歌跳舞,以趁机择偶。
马龙苗家歌舞,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与舞蹈水乳交融的艺术形式,犹如一杯酣醇的牛角酒,在年月飘逝里越来越美丽香甜。它演绎着美的内涵,演绎着一种精神的寄托,演绎着生命的真谛。在马龙苗家人中常唱常新,它歌调之隽永,含意之深刻,情感之浓烈,像马龙苗家山寨里一棵古老的核桃大树,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灵土壤中。
好在
富源水族
服饰中质朴淡雅的风情
在曲靖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服饰中,古敢水族人服饰可谓独树一帜,青、蓝、白、黑四色相互配搭,以青、蓝两色为主,做工精细,再镶上优美的花边、绣上丰富的图案,成为了特征明显的古敢水家服饰。第一次看见他们的服饰,我就被流露其间的和谐之韵吸引到了。
古敢乡水族服饰历史上为短衣长裙,由于受到了周围汉族的影响易裙为裤。女子服饰普遍是上衣右开襟,襟沿镶花边,下着青布长裤,头包长布帕,系青色绿花围腰,脚穿绣花鞋,平常手戴镯子耳戴环,一般在结婚或重大节日才身着这古朴典雅的盛装,再戴各式各样的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以展示自己手艺的奇巧和天然的美丽。男人的服饰较为简单,中、青年上穿对襟短衣,下着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右开襟长衫,而无论老少出门都以布帕缠头,脚裹绑腿,民族特征十分明显。
古敢乡水家妇女是卓越的服装大师,千百年来,他们传承着独特的传统工艺,纺织、印染、刺绣等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妇女织工精细均匀,织出的布匹纱质细结实耐用,纹理紧密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绿色生态的“豆浆印染”技艺,染色深透久洗不褪色,印染时先将硬纸板镂成各种花鸟及几何图案,然后将模板平铺于白布之上,再刷上特制的*豆浆,待豆浆干透后即浸入靛液缸中浸染,最后洗净晒干刮去豆浆,即呈现出蓝底或青底白花图案;她们还擅长于刺绣,尤以“马尾绣”独具特色,刺绣时先将白色马尾缠绕上白丝线,用其勾勒出各种图案轮廓,中间用彩色线填充绣制,使之构成一幅结构完整、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精美图案。
妇女的服饰中还有着为防毒蛇而镶的花边,也是古敢乡水家服饰中较有特色的一道风景。其中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水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山高林密、杂草丛生、毒蛇为患。一个名叫秀的水族姑娘,用彩色丝线在衣领、袖口、襟边、裤脚上绣上一条条红红绿绿的花边,又在鞋上绣上一些花草。她穿上这身衣裤和鞋子,独自去深山密林中砍柴,果然毒蛇见了她就逃走了,此后绣花边的衣服逐渐传承下来。
这小小的古敢水家服饰,荟萃着水族人民的勤劳智慧,朴素中繁华顿生而不失内敛之意,清爽柔和、与绿色自然环境相一致,透出谦恭含蓄的淳朴民风,是古敢水家人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古敢水家人生活安定平和的丰富内涵,在曲靖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百花园中,成为一朵靓丽的奇葩。
走过有深度的路
拍下有态度的图
文:利维坦郑菉什张科飞
图:李金亮、袁国林、杨惠滇、杨金海、李学永、丁云平、普中华
(部分图片由曲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