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前两天上门诊,接诊了一个瘦削的年轻女性,眉头紧锁,看上去精神状态不太好。
她坐下来就问我,“医生,你看我是不是湿气重啊?头昏蒙蒙的,总是觉得全身乏力。”
原来她平时比较忙,低头工作时间比较长,饮食不规律。
最开始只是觉得颈项部麻木、肌肉紧张,后来脖子开始酸痛,头部昏昏沉沉,严重的时候还觉得恶心、想吐,全身乏力,走路时轻飘飘的,感觉头重脚轻。
一看她的舌苔脉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我说:这些症状都是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也就是颈椎病的症状。根据中医辨证,这属于心脾不足,而不是湿气重。
一到春天,就有人说自己“湿气重”,需要调理。尤其是某些养生机构,把所有症状表现都归结于“湿气重”。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湿气重?湿气重有哪些表现?该如何去调理呢?
1、什么是湿气?
中医学里,将含水分多现象称为“湿”,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一是由于器官功能损伤,不能正常生成、运输、代谢水液,导致水液停滞在机体、经络里,产生一系列相关症状,这就是“湿”,或“湿盛”“湿邪内蕴”。
(2)是指自然界中湿气太重,称为“湿淫”。不管是内脏功能损伤导致的湿,还是自然界的湿,都会侵袭人体,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2、湿气的表现,可以自己发现吗?
人体内主导水湿生成、运输、代谢有关的脏腑包括脾、肾、肺、三焦、肝等,任何一个脏腑功能失调,都有可能引起水湿痰浊蓄积停滞。
人体出现“湿气”后,我们自己可以发现吗?这就要从“湿”的特点和表现来判断了。
“湿”的特点是重着粘滞,容易阻滞气机。“重”就是沉重;“着”字念zhuo,是“附着”的意思;“粘滞”是不爽利的意思。
湿邪阻滞在不同部位,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1)留滞经脉之间,可见到头部沉重,像裹紧包布一样,头晕、头昏,或全身困重、肢体沉重,拖不动双腿、行走困难,颈项部僵硬强急,前屈和后伸困难,或其他关节肿胀、疼痛。
(2)夹杂风邪和寒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可以导致肢体痉挛。
(3)犯上焦和肺部,则出现胸闷、咳喘;湿阻滞中焦,则出现胃胀、腹胀、憋闷、食欲不振、口腻或口甜感,舌苔厚而粘腻;
(4)湿阻滞下焦,则出现小腹胀满、大便稀溏或腹泻,小便不利;
(5)水湿泛溢于皮肤,则表现为水肿,皮肤鼓胀、发亮,或皮肤瘙痒、斑疹、丘疹等。
上面所说的这些症状,到底是不是“湿浊”或者“痰浊”,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看舌苔脉象。
一般来说,“湿浊”或者“痰浊”的脉象一般多见濡脉和滑脉,舌苔多为白厚、腻苔、腐苔等。
脉象太专业,普通民众不能区别和认识,而舌苔是客观表现,很容易区别出来。所以,当你看到对方的舌苔是白厚、腻腐时,基本可以判断属于“湿浊”或者“痰浊”,或者通俗地称之为“湿气”。
临床上常见的眩晕、慢性胃肠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结节、囊肿、肿瘤、腰腿痛等疾病,若合并白厚苔或腻腐苔时,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湿气”。
3、湿气怎么调理
(1)用艾叶泡脚或洗澡:
艾叶是常用中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
每次用艾叶g煮水后,用来洗澡或泡脚,可以有效利湿散寒,改善关节疼痛、减轻身体困重等症状。
(2)穴位敷贴:
也就是用具有祛湿功效的中药膏药外贴于穴位,可以用艾叶、茯苓、薏苡仁等中药,制作膏药。
材料:艾叶g、茯苓g、薏苡仁g
制作方法:上三味中药,打成细粉,以植物油混匀。每次用小勺子挑取药物约3g,搓成蚕豆大小的药饼。将活血止痛膏剪成4cm×4cm大小的敷贴,把药饼放在穴位上,用敷贴贴起来即可。
每个穴位用一个药饼,每天贴一次或隔天贴一次,每次5小时左右。
常用穴位:阴陵泉、丰隆、中脘。
上述穴位敷贴,以穴位皮肤发红、轻度瘙痒为度,每天贴5小时作用,根据自身皮肤的耐受度,自行调节,避免皮肤破损和局部感染。
(3)口服中药茶
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中药有很多,如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茯苓、砂仁、陈皮、泽泻、猪苓、炒白术等。
以上中药任选5味,每味10g,以开水浸泡后,频频口服代茶饮。可长期饮用,改善全身困重、大便稀溏、水肿等症状。
注意,很多人都以为赤小豆就是红豆,所以用红豆熬汤、用红豆泡茶,结果并没有达到去除湿气的作用。
两种豆子的共同点表现在颜色上,都是暗红色。不同点有以下几点:两者形状不同:红豆比较圆,体积比较大;赤小豆细长稍扁,体积比较小。
后者为红豆
口感不同: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以煮烂。红豆则更软,容易煮熟,口感绵密。
功效不同:红豆有化湿补脾之功效,适合于脾胃虚弱者,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有利湿消肿、清热退*、解毒排脓的功效,能够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石、健美减肥。
(4)养生膏汤
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草10克,猪胰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草、猪胰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人群: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胃口差者服用。
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人群:适合脾虚、舌苔厚腻者服用。
清热去湿汤
材料:土伏苓克,粉葛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10g,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人群:适合脾虚、四肢水肿、舌苔厚腻者服用。
鹌鹑去湿汤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人群: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猪胰去湿汤
材料:猪胰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胰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适合人群:该汤有清热去湿,去肝热的功效,对糖尿病有效。
*瓜去湿汤
材料:老*瓜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适合人群:本膏汤具有清热解之效,适用于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4、其他祛湿小贴士
(1)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
(2)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户,天气晴朗时要开窗通风。
(3)不要勉强穿没有晒干的衣服。
(4)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天气寒冷时不要吃过于寒凉的食物。
(5)天气晴朗时要多出外晒太阳,适当运动,让身体发汗。
(6)拔罐、刮痧等也可以祛湿,应该在有资质的机构进行。
(7)某些食物有加重湿气的作用,本身就有湿气的人,避免进食。这类食物主要是寒性食物,包括:螃蟹、苦瓜、西瓜、白酒和油炸食物等。
首发于:禾健康研究所
编辑:秦嫣#湿气重怎样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