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至大如年”。每到冬至这天,各家各户总有些特别的美食享用。北方年节是统一的水饺,南方各地就更加丰富:鱼肉圆子、羊肉汤、汤团、酒酿等等,一次冬至家宴,除了这些传统美食,不能少的就是大鱼大肉。
冬天讲究吃肉是有道理的,因为气候寒冷,人们需要热量更大的食物来帮助御寒。但在现代,家里多数都有空调、电暖器等设备取暖,这些热量就有消耗不掉的嫌疑了。曾经有孩子的家长问我,为什么最近听说积食的孩子这么多?
从远古传承而来的基因密码告诉孩子,在冬季,有好吃的要尽量多的吃,以便御寒和对付食物不足。所以,孩子的身体很自然的胃口大开,吃了过多的肉和甜食。但今天没有食物不足的情况,相反冬季的运动量低,孩子的脾胃没办法把食物及时的消化掉,就形成了积食。而积食一旦形成,不及时处理的话,就会生痰生热。稍有外感的情况,就会感冒、咳嗽、发烧。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冬至进补时,除了大鱼大肉之外,别忘了给孩子做个“茼蒿”,帮助孩子清理肠胃消积食,还可以增强体质。
茼蒿是耐寒的植物,在11-12月间也可播种,是冬季应时的蔬菜之一,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的功效。在古代,茼蒿就是宫廷佳肴,还被成为“皇帝菜”。文人墨客也都爱茼蒿,宋代陆游“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中的“蓬蒿”,和大诗人苏轼“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中的“青蒿”,指的都是茼蒿。
茼蒿花
茼蒿不但能够消食、健胃、养心,还有清肺化痰、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这是因为茼蒿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维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而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形成维生素A,对呼吸道上皮组织有修复的作用。茼蒿富含纤维素和一些独特的挥发性物质,能够帮助分泌津液,促进消化、消食健胃。
在冬日进补大鱼大肉的同时,给孩子做一个“茼蒿”,不但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平衡肉的油腻,油脂还能提高茼蒿内维生素A的吸收,可谓两全其美。说到茼蒿的吃法,还是推荐凉拌、清炒,不过茼蒿味道有点“怪”,很多孩子会不喜欢,所以做起来有些讲究。
冬至的茼蒿饺子
要隐藏掉茼蒿的味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馅了。特别在冬至,做个茼蒿饺子,即应景应季,又营养丰富,给孩子做最好不过。
材料:茼蒿、肉馅(猪肉、鸡肉均可)、鸡蛋、酱油、葱花等调料
做法:
1、茼蒿洗净用水快速烫一下,变色即可,然后切碎。
2、肉馅中加糖、鸡蛋、葱花等,酱油、盐、香油和白胡椒适量,搅拌均匀。
3、包成饺子煮熟即可食用。
《红楼梦》里的“鸡丝炒蒿子杆”
在《红楼梦》里有这样一幕,小丫头说晴雯姐姐想吃“蒿子杆”,柳嫂子立刻问:“鸡肉炒?”这里的“蒿子杆”指的就是茼蒿,而鸡肉与茼蒿搭配,是常见的好吃做法。
原料:鸡肉、茼蒿
做法:切好的茼蒿下油锅先炒1分钟,再与腌制好的鸡肉丝一起炒熟即可。
在冬至时节,吃大鱼大肉的同时,别忘了给孩子再做个茼蒿,健胃消食、清热化痰的同时,还可以给他讲讲关于茼蒿的故事和诗歌,实在可以成为家里的一个小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