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去掉常规的表扬与批评,改为指向成长的引导 [复制链接]

1#

家庭教育中亦可学以致用

(一)去掉常规的批评,改为指向性引导

4岁的童童抓起不到1岁的妹妹的胖乎乎的小手,狠狠地打在自己的脸上,发出不小的响声。这是童童与妹妹互动的常见方式。奶奶和妈妈都很不喜欢他这样,童童脸会疼,妹妹手也会疼,妹妹常因此哭起来。但不管大人怎么劝说与拒绝他,他一到妹妹跟前,立刻有抓起妹妹的手用力打自己的脸。

这一次,我和童童说:“你有没有别的方式可以和妹妹玩呢?”抓着妹妹手的童童突然唱起了“小手拍拍”的歌,边带着妹妹一起拍手,一直到他唱完整首歌。隔了一会儿,他又想拉妹妹的手打脸,我忙又追问他:“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带妹妹玩的更好玩的方式?”童童想了下,又换了首歌,又略微改变了牵引妹妹手的方向。

摘自《成长型思维训练》

童童突然急切地要我帮忙给他搭的积木船装上游泳圈,说完第一遍后声音立刻带着哭腔,嘴巴瘪起来,看似马上要哭了。这几天似乎总要来这么一出。我仔细观察了下,并没有真的想哭的意思,更像是在演戏。昨天我故意模仿他的样子与他对话,他很快就被逗笑了。

今天我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然而他还是满脸的愁苦,泪眼朦胧,喊声响亮。于是,我冷静而又平和地问他:“你到底要什么?”积木里并没有游泳圈的存在。他说:“我要圆圆的,但我够不到,船会坏掉的。”他边指着离搭好的积木船旁边的那箱积木。我说:“你把积木箱移过来吧。你就可以自己拿了。”他移开箱子后,发现果然不会碰到积木船,便自己扒拉着找出里面的圆形积木。

(二)去掉烂俗的表扬,改为指向性引导

11:35我代奶奶下去接童童,童童一看到我,就笑容可掬,叫着“姑姑”,并赶紧给我看他今天完成的画作,自己用积分兑换的礼物。这4岁的小朋友,从小就情商高,冠绝全家呀。

回家的路上,我问他:“你开心吗?”他笑着说:“开心呀。”我追问:“是因为上课开心,还是因为见到我来接开心?”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姑姑来接很开心。”我忍不住夸他:“你可真会说话。”

摘自《成长型思维训练》

摘自《成长型思维训练》

童童三岁多开始,就会跟他约定玩的时间。他会看数字,于是便告诉他我定的是多久的闹钟,让他看着我设定时间。每每闹铃一响,他没有二话就会果断地一起离开。我都会就遵守时间、说到做到方面来肯定他、感谢他,后续我也都会说到做到再带他去玩。

前天,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定好闹铃,大概陪着他在小区花园里玩30分钟。童童因为硬要穿运动鞋,导致耽误了一些时间,他边穿边问:“十分钟是长还是短呀?”我便帮他穿鞋边回答:“那要看你哦。你要是觉得很开心的话,10分钟就很短;你要是不开心的话,10分钟就很长。”他又接着问:“那我穿鞋这么久,时间是不是不够了?”我告诉他:“是你的选择呀,那也没办法。但也没关系,我明天还来,再带你玩。”

虽然只有不到半小时,但他玩得挺尽兴。想帮助蜗牛的他,谨慎地穿越浑身水珠的灌木丛,尽力把蜗牛壳踩到泥土里;把掉落到地上的鸡蛋花放到低矮的灌木丛上,让它继续焕发出生命之美。

闹铃一响,他无怨无尤地跟着我回家。这几次,我倒也没再就他的惜时守信表扬他,因为他似乎已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品质。

于是第二天,我又带着他下去玩半小时,任他在游泳池所积的浅水中各种玩乐。他充分挖掘了雨伞的其他功能,用它来当雨伞船、用它蘸水洗走廊等。玩得裤子全都湿掉了。但一到点,他立刻跟我回家,回家后也立刻换上干净的衣服。

(三)过程中的互动与指导更重要

摘自《成长型思维训练》

不知道怎么表扬或批评,那就不刻意去表扬与批评吧。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过程中,了解孩子的思考,与孩子进行有教育指向的互动,也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今天下午,奶奶请童童再次一起帮忙制作小小的糯米丸子。童童按照我们的要求,用上洗手液,把手洗得干干净净。他揉搓了一会儿之后,便呼唤我过去帮忙。待我洗好手坐定,童童便向我介绍做法,还告诉我,奶奶一次可以揉三个,也可以揉两个。然后,童童继续用他的小手一次一个地把糯米团揉成圆形,而我也开始尝试一次揉两个或者三个的做法。

不时聊下天,讲讲童童的同学朋友;也偶尔擦点花生油润手,当童童不要花生油时,也问问他为什么,看他的表现、听他说。

不知不觉过了一二十分钟,童童突然说:“我很累了,我不想做丸子了。”奶奶一听童童说累,就马上表态要让童童休息。

这时待揉圆的团子还剩不到三分之一,我希望童童能够善始善终。

我说:“你请我来帮忙的,你要在哦。而且,很快我们就都做完了。坚持一下,待会再去休息吧。”童童说了声好。

我又接着问:“你是手揉累了,还是坐累了?”童童说是坐累了。我便帮他把椅子挪开些,边告诉他:“那你站起来吧。你可以站着揉。”但童童没有站起来的意思,继续默默地一个接着一个地揉圆子。我突然想到我们小时候夏天割稻谷的辛苦,便也简明地和童童说道说道,只是在讲稻禾刮过脸的难受时,在他脸上示范了下,他的大眼睛瞪得更大了。

童童又开始担心装圆子的盆过满的问题,我便告诉他都要到我手全覆盖的高度,才叫真的满。但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说。奶奶说,那就换个盆来装吧。于是,我们便把原先装糯米团的浅底盆里待加工的糯米团倒出来,作装盛的新容器用。童童这回不再担心了,继续有条不紊地揉着他的圆子。

在剩下最后四个待加工的团子时,童童慌忙抓走其中两个:“姑姑,这是我的。”我边揉着手里的两个,边跟他说:“放心,都是你的哈。”揉完后,我特地问他:“剩下的你负责,那我可以洗手了吧?”他立马批准。不一会儿,他把剩下的团子都揉成了圆子,也去洗手了。

这其中,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只有过程中的互动。我的引导指向孩子的善始善终,使孩子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奶奶换盆子的提示则指向体恤孩子的担忧并为改变现状而提供解决方案。

此活动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使童童乐意帮助家人分担责任,多坚持几次,就能够培养出他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毅力、遇事积极表达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就像此前言及的惜时守信、说到做到等品质,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小孩子是很善于学习的。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那就指向性地引导他。除了言传,身教亦然。陪着童童去小区花园玩,看到不认识的花草树木,我会用手机里的形色App查一下,后来童童看到不懂的植物,他会主动跟我说:“姑姑,你手机查一下吧。”他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做画,想画却不懂得画特斯拉车型,我便搜索简笔画给他对照着画,后续再要画别的有难度的,他便也知道可以去查找,也会想着让我们帮忙查找。

对青少年而言,想要是他们发生改变,使他们不断成长进步,也适合用上指向性的引导,尤其是正向的指导,让他们明确自己可以去到得更高远、美好的方向,也为他们指明前行的路径,使他们有路可走。

此前发过多说正向语言、正向引导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