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还记得小时候冬天,我们是如何取暖的吗用过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中医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53.html

下个星期,就到了今年的小雪节令了;小雪节令,预示降雨雪的概率增加,气候更加寒冷,人们除了需要穿上厚厚的棉衣之外,还需借助其它的取暖工具帮助抵御严寒;比如暖气,空调或其它的电气化取暖设备;现在生活条件富足有余,不仅早已能够吃好穿暖,而且很多农村家庭也早早地用上了空调暖气,比旧时农村冬天,用的取暖工具先进多了。

记得小时候,由于物质匮乏,没有多少人家能够买得起空调或电暖气;一到冬天,孩子们即使用棉衣将自己包裹像个皮球似的,仍被冻得手腮通红;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只能跺跺脚搓搓手,才能稍微暖和一些;坐在课堂里的时候,老是想着早点放学,期望回到家里,坐在火炉旁或煤球炉前烤烤手,或者暖和暖和一下小脚丫。

那时候,农村里最为普通也最为普遍的取暖工具就是火盆和火炉了,只有家境稍微殷实的人家才能用得起煤球炉;后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的取暖工具陆续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过去曾经为我们留下珍贵回忆的传统取暖工具,总是念念不忘;下面我们选取七件,曾经在冬天使用过的取暖工具,看看你是否还能记得?

一,火盆

火盆是盛装炭火或柴火的工具,一般用来取暖或烘干衣物;最早的火盆是用泥胚粘合而成,后来才被铁盆,铜盆取代;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当地农村还有老人在秋季用泥胚粘合火盆,留作冬季烤火之用;那时候的冬天,用泥坯火盆烤火是孩子们的一种乐趣;因为火盆不仅仅能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在火盆的余温中,还能填入几把花生*豆,或者在地窖中扒拉几个红薯出来,埋在火盆的暗火里;等到火盆里噼里啪啦声响时,顾不得烫手,在火里去捡拾烤熟的花生或*豆。

等到火盆余温将尽,火盆里的红薯也已烤熟,掰开红薯,一股特有的薯香味道会馋得直流口水;那时候,也顾不得烫嘴,大块红薯几口下肚,等吃完了,才顾得上龇牙咧嘴;那时候的火盆,也是全家人的围绕中心,在北风凛冽,风雪呼啸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孩子们可以很安静地听爷爷讲古;奶奶和母亲坐在火盆旁,一个撸起小腿搓麻绳,一个穿针引线纳鞋底,一家人其乐融融,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二,火炉

火炉是指供与取暖或炊事用的工具;在寒冷的冬季,当滴水成冰的时候;因火盆多为燃烧的是木柴,所以火盆里的火势只能解一时之暖;这时候,在堂屋之间,放上一台火炉子,就可显示出火炉的威力和作用了;火炉里即可燃烧木柴,也可燃烧焦炭;焦炭燃烧时间长,添加一次焦炭可以用上几个小时;焦炭燃烧的辐射温度可以让屋子里变得暖烘烘的;在平时,也可在火炉口,放上一顶炊壶,一来用于压火挡烟,二来可以烧些热茶热水使用;到了饭点的时候,还可在火炉上煮粥烧菜做饭。

记得小时候放学后,搬一凳子,放在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写作业;有时候会望着火炉里的火苗沉思,等快要吃饭的时候,才想起作业一个字还没有写;但是,火炉和火盆一样,会有烟雾和烟味留存在房间里,久久不能散去;等到能用得起煤球炉的时候,人们也就不再使用火炉取暖了。

三,煤球炉

煤球炉也叫蜂窝煤炉,它是以煤球为主要燃料的取暖或炊事工具;过去生活物资有限,只有当柴禾不够用的时候,才能偶尔用上几次煤球炉;煤球炉油烟少,比火炉或火盆干净卫生多了;煤球炉烧饭做菜也比较省事,不用有人专门烧火,只要将食材准备妥当,一个人即可完成所有的炊事内容;当吃罢晚饭后,煤球炉也就空闲下来了;孩子们可以在煤球炉上面烤红薯,爆米花,或者炒*豆等,作为那个时期的日常零食;有时候还会在炉子上放上一个勺子,偷偷拿来一个鸡蛋,在勺头上煎鸡蛋吃;虽然现在农村仍有很多人家在使用煤球炉,但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现代化取暖设备和厨房用品走进千家万户,现在农村里,煤球炉使用的也越来越少了。

四,火笼

火笼也叫火熥,它是冬天里一种能够随意移动的取暖工具;它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外壳,二是内胆;外壳就是用竹篾编织而成的如花篮形状的笼筐,笼筐内放着一个泥瓦盆容器作为内胆;使用时,只要将柴炭放入泥瓦盆里,泥瓦盆具有良好的传热功能,它可以将热能传递到泥瓦盆外层,人只要抱住笼筐,就能感受到火笼的温暖;因火笼形如花篮,所以人们可以提着火笼四处移动;记得寒冬腊月里,在上学的路上,经常能遇到同学一边背着书包,一手提着火笼上学的身影;上课的时候,火笼就放在桌子下面或者凳子下面,趁着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或者在老师板书的时候,偷偷伸出小手放到火笼上暖暖手;等到老师转身,又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们真的很好笑。

五,汤婆子

汤婆子也叫汤捂子,是一种暖被窝的取暖工具,平时也可使用布袋将汤婆子包裹起来,用于暖手暖身,它和热水袋的功能和作用大同小异;汤婆子是一种瓷质或铜质的扁圆型壶体,上面有一带螺帽的壶嘴,装水就是从壶嘴灌入;拧紧壶嘴,可防止水从壶嘴漏出;汤,在古语中是热水,滚水,开水的意思,代表水温很热;婆子,在古时是指给男人暖被窝的人;而汤壶放在被窝了,就像一个暖被窝的女人,所以称为汤婆子;汤婆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取暖工具,早在宋朝诗文中,就有关于汤婆子的描述;上个世纪兴起怀旧风,传统式样的汤婆子作为取暖工具受到人们的青睐,直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在民间还能见到汤婆子的身影;不过,随着热水袋的出现,民间里的汤婆子越来越少见了。

六,热水袋

热水袋,顾名思义就是盛装热水的袋子;传统热水袋是橡胶制成的空袋子,只要在热水袋里注入开水,热水随着橡胶传热,可以将热能传递给人体皮肤,所以热水袋能起到取暖的作用;热水袋多为长方形橡胶体,在一端设有出入水口,螺旋式塞子可以防止热水渗漏,松开塞子可将水倒出;热水袋的出现,曾经风靡一时;那个时候上学,可以买一个微小的热水袋放在书包里,冻手的时候,将手偷偷伸进书包,一边暖手一边听老师讲课;而大一点的热水袋,晚上可以放在被窝了,等被窝暖烘烘的时候上床,那才叫一个舒服。后来,出现了电加热热水袋,免去了热水袋频繁装入热水的弊端;再后来,农村家庭也能用上了空调电暖气,冬季使用热水袋取暖的人越来越少了。

七,盐水瓶

盐水瓶,顾名思义就是盛装盐水的瓶子,一般以医用盐水瓶子居多;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盐水瓶也能成为冬季里的取暖工具;记得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很冷,母亲怕我们上学受冻,医院里找了几个盐水瓶,用工具剔除瓶口的锡皮,拨出瓶塞,然后灌上半瓶热水在锅里煮沸;据母亲说,煮沸的盐水瓶不容易烫裂;等到上学的时候,母亲早就将盐水瓶灌满热水,并用旧布片做了一个袋子包裹盐水瓶,袋口用松紧带扎紧放到书包里,这个盐水瓶就是我们上学时取暖的随身宝贝;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再将白天盐水瓶里的水倒掉,重新装入热水放到被窝里,一样可以起到暖被窝的作用;只不过,后来随着橡胶热水袋的出现,盐水瓶取暖方式逐渐被热水袋取暖所取代,盐水瓶取暖只能是一种回忆了。

概述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时候我们还有一种特殊的冬季取暖方式,叫作挤棉花;每到课间的时候,为了增加热量驱赶寒气,同学们站在墙角,相互挤在一起;如果谁被从队伍中挤出来,需要从后面重新加入挤棉花的游戏行列;从小学到初中,只要天气寒冷,同学们就通过挤棉花取暖御寒;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同学之间不知何时多了些青涩,冬季挤棉花的游戏也就戛然而止了;如今,再想起我们曾经用过的取暖老物件或者我们曾经一起玩过的游戏,感到用着用着,或者玩着玩着,人就老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