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说我妈妈是一个要强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在外面出差,有时一走就是几个月,期间妈妈要一边上班一边照顾我们姐弟仨的饮食起居,可能也因此我的家人之间有一种高冷的距离感,就像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和我爸挽手逛过街一样。妈妈从小到大都是学霸,自信又倔强,连做饭也是。比如家里吃饺子永远都是她和爸爸包,因为她觉得我包的太丑了,吃起来没味道。比如羊肉馅饺子一定要挤成圆的,白菜猪肉则可以稍微扁一些,而素馅儿的就可以稍微大一点。
上大学的时候很羡慕别的同学,他们时不时可以收到家里寄来的好吃的,有一次我可能在给家里写信的时候提到了,没过多久就是中秋,我意外收到了妈妈寄来的包裹(那时候快递没这么发达,只有邮局的包裹)。拿到包裹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包裹上漂亮的字,我当然认得那是妈妈的字,包裹外面套了一个布袋,字是写在布袋上的,有的字还被描了好几次,我猜当时她写的时候肯定自己带了笔而且比平时给学生批改作业时候更用心。想到这的时候我几乎要流泪,分不清是因为终于收到妈妈寄来的吃的还是想到妈妈用力写字的情景。
里面是月饼,其实收到的时候有很多都碎了,还有一张妈妈写的字条,大概就是让我和同学们分着吃,以及有什么想要的随时给家里打电话。
后来我从我爸那得知,为了给我寄这箱月饼,妈妈前后跑了五六趟邮局,要么是因为箱子不行不给寄;要么就是因为包裹柜台的人有事不在,让改天再来;而且因为那时候弟弟在叛逆期,妈妈的精力几乎都花在弟弟身上,但是看到我的信之后妈妈觉得很愧疚,专门托人打了月饼。
她买了上好的面粉、油、还有各种馅料,知道我从小不爱吃甜的,所以弄了各种坚果,少糖。又找了朋友一起帮忙,中间因为看炉子还把胳膊烫了手掌大一块。我听完还假装抱怨妈妈事儿太多,买几个不就行了,可心里却是满满的心疼和幸福感。很多时候,顽固的我们总是忘了怎样去好好沟通,但熟悉的味道牵引着彼此,就会提醒着我们家人的意义。
再后来毕业、工作、结婚,中间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团聚。直到怀孕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打电话问我地址,说要给我寄东西,我说北京什么都有不用寄,妈妈说那也不一样,你等着就行。忙着上班我也没有太上心。过了几天我就收到快递了,盒子四个角几乎被磨破了,里面有一些碎屑掉了出来,拆开看是一包套了好多个袋子的油茶,还有一包几乎没有一颗完整的老家特有的烤干馍,我一边生气暴力快递,一边还嘟囔妈妈干嘛要寄这些来。晚上打电话告诉她收到快递了,她很开心并且告诉我应该怎么样做才最好喝,里面要加新鲜豆腐丁要打鸡蛋花,然后还告诉我水和油茶的最佳比例等等。可能是孕期比较敏感,我好像又偷偷哭了。
第二天一早迫不及待起床自己弄油茶喝,手忙脚乱地弄了一大碗,顾不上烫喝了一口,瞬间高兴地要跳起来了,嗯,是妈妈的味道没错了。那个味道好像一下子回到小的时候,每年冬天早上上学前妈妈都会很早起床先给我们做一碗油茶,我们姐弟仨都是趴在被窝里喝完才起床的,妈妈说这样热乎乎出去不怕冷。
去年夏天因为工作太忙一个人没办法带孩子,而妈妈也因为一些事情来不了北京,所以只好把孩子送回她那待一段。前一天傍晚到家,第二天一早我就得赶早班机飞回来和客户开会。到家那天晚上妈妈问我第二天一早想吃什么,我说老样子吧,豆面汤面加葱花烙饼。妈妈说她会给小区门口的早餐摊主打电话多预留一些好直接去拿,我说都可以。
第二天5点我闻着厨房的香味起床的,进厨房发现餐桌上已经有一包烙饼了,妈妈还在灶台前弯着腰着急忙慌烙着饼,我爸在一旁准备汤面的材料,我说桌子上不是有一包了么,妈妈没顾上回头说早上她去拿的时候发现是第一批卖剩下的觉得不好吃,所以赶紧回来重新烙。
我说没事随便吃点就走了,妈妈说你好不容易回来一次,这呆不了一天就走了,想吃这个还不简单么,你先收拾很快就好了。我当下鼻子就酸了,妈妈曾经出过一个小车祸,腰椎出了问题,一直没有完全康复,有的时候腰完全是佝偻着。
我看着爸妈在厨房忙碌的背影说不出话来。结果,可能因为太赶时间,出来的葱花饼有不少焦黑的部分,她一边撕下焦黑的部分一边给我打包,还在说太着急忘了撒芝麻,还说烧焦的我和你爸吃就行。我没有反对,只是说不出话来。
记忆中,这是我妈唯一一次做饭失手。
我带着妈妈打包的满满一包烙饼回了北京。烙饼放在冰箱里存着,我没有和朋友分享,就自己吃了整整一个星期。
说起来,世间美味千千万,而我们最贪恋的还是一种家的味道而已,即便是难吃的,那也是别人无论如何都复制不来的。
自从高中毕业离家后,一日三餐都开始在外面随便对付。每次打电话回去,我妈的标配问候语一定都是,你吃完饭了吗,在外面吃点好的,别饿着。有时下班走到小区远远地闻到饭菜的香味肚子咕咕叫时,就会特别想念那句“饭做好了,快起来吃。”
于是也开始试着买一堆材料回家,走进厨房,先按照印象里妈妈做的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做起。过程很简单,但很奇怪,吃一下的一瞬间,心里就觉得舒坦了。
跟家里无意间提起后,妈妈特别高兴,一直说要给我寄她家里的土鸡蛋。我说这运费都够我在这边买一箱了,但我妈说这不一样,家里的鸡蛋比外面有营养很多呢。
背井离乡这个词,在现在看来总觉得有些沉重,毕竟我们已不再身处那个战乱或者贫穷的年代,便捷的交通弱化了一切长而长、远而远的思念。但即便如此,一个人在外生活,还是会想起某些熟悉的味道。
这种味道牵引着那头的他们,和这头的我们,一旦被激活,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我们就可以回到最想回到的时间点。味道给了记忆这样的特权,也给了我们足够走下去的动力。
我看到这句话,总是想起我母亲在厨房里佝偻着腰烙饼的身影。远游的人当中,有不少像我一样的人,其实是受着万般磨难的。只是为了一份不甘心,才坚持了下来。
父母在,可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在最近方太在母亲节推出的视频里看到的一句话。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忙着去体验一切新鲜的未知的世界,品尝一切新鲜的味道,却逐渐淡忘了曾经最熟悉的在家吃饭的感觉。但不管吃到过多少美味,心里最怀念,还是从小最熟悉的那个味道。
每家的味道都不一样,但只要有了家味,就会感觉家好像也没有走远。
有时想想,从小到大,在叫我们好好吃饭这件事上,妈妈们总是显得很唠叨,但讲到底,不能陪在她身边的我们,真的欠了妈妈太多太多顿热腾腾的饭了。去做她生活里最在意的事,才是最好的爱吧。当有了熟悉的味道,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并没有离开家,只是把家带去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