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杨坤在萧县喝汤
TUhjnbcbe - 2022/5/2 17:12:00

在萧县喝汤

很多萧县人的早晨是从一碗汤开始的。

萧县汤的种类有很多:有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啥汤、鳝鱼汤、泥鳅汤、辣汤、油茶、牛杂汤、羊杂汤、豆腐汤、丸子汤等二三十个品种。可谓林林总总、汤汤水水。喝汤,算是萧县人的专长,“清晨起来一碗汤,给个皇帝都不当”,牛皮哄哄,边吃边喝,吃中有喝,喝中有吃,许多人自封为“老喝家”或“汤司令”。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域外饮食文化的流行,好多地方的日常饮食离传统越来越远,但萧县人在以开放心态接受四面八方流行饮食文化的同时,颇有点顽固地坚守着早晨喝汤的传统,以实际行动捍卫、促进、推动着本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使得萧县饮食保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历史最为悠久、传承最为久远的,当数“糁(啥)汤”。

糁(啥)汤:一碗汤,文火慢炖四千年,从远古走来,一路飘溢着文化的醇香。

"糁(啥)汤"是一种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的风味小吃。虽是小吃,但来头不小——传说起源于彭祖的“雉羹”,早在多年前,中国烹饪的鼻祖——彭祖,曾用野鸡配麦仁制作的“雉羹”献给尧帝,使尧帝健康长寿,得到尧的赏识,封邑于大彭氏国(今安徽萧县龙城镇与江苏铜山区毗邻的姬村)。雉羹是“糁(啥)汤”的前身,可谓中华民族最早的汤羹。屈原《天问》载:"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之长。"这是中国典籍记载的最早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汤。"

雉羹汤是用雉(野鸡)、稷米加调料文火慢炖、熬制而成,其味道鲜美,健脾开胃、滋补津血、养颜益寿,是烹饪史上的一次飞跃,不仅对华夏烹饪业做出贡献,也对人们体质的增强和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从而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雉羹汤一直流传了多年,至今萧县人仍在食用,功莫大焉。可谓“屈原天问留遗篇,雉羹源流四千年”。

萧县的糁(啥)汤至今仍坚持古法炮制:用整只的老母鸡、猪圆骨、麦仁长时间熬煮,老母鸡要一直煮到散了骨架,麦仁一定要煮得透烂,而煨汤的佐料则需十几种,有*豆、火腿丝、面筋等等,味鲜香醇,口味独特。食客可以选择喝“空汤”——“糁(啥)汤”盛碗后,浇上麻油、香醋、撒几粒香菜,直接喝;也可以提高一个档次——磕上一个土鸡蛋,用筷子搅开,把滚沸的热汤举到高过头顶,沸汤如急流瀑布冲入碗中,鸡蛋花浮出汤面,金玉满堂,柔嫩香醇,香气四溢。“糁(啥)汤”和萧县人的性格相似,非常随和,和烧饼夹肉、油条、馓子、煎包、蒸包、菜合、烙馍等主食都是绝配,滋润了一代代萧县人的胃口。

环徐州周边,糁(啥)汤也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徐州、萧县一带用老母鸡熬汤,宿州一带用牛肉熬汤,砀山一带用羊肉熬汤,运河台儿庄一带用鳝鱼、泥鳅熬汤。枝繁叶茂、流派纷呈,由此可见该汤在苏鲁豫皖一带开枝散叶、源远流长,广受百姓喜爱。

除糁(啥)汤外,近年来,风靡南北的淮南牛肉汤也进*萧县,在早点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像许师傅牛肉汤、孺子牛牛肉汤、花墙牛肉汤等,也受到萧县老饕的青睐。大清早就顾客盈门。一口硕大无朋的汤锅咕嘟作响,大锅里沸腾着的就是牛肉汤。汤碗里有葱花、香菜、剔骨肉、杂碎、粉丝、豆皮等,滚烫的热汤浇在碗里后,香气顿时弥漫在牛肉汤馆里的每一个小角落,让你躲不开、逃不掉。趁热喝一口,嘿,那汤无芡自黏、挂唇留齿、浓香醇正;汤中那生姜的味道伴着一丝丝胡椒的味道,清爽、舒服、畅快,只觉得一股暖流从胸腹之内直散到肌肤毛孔之末,汗也出得畅快淋漓。主食有油饼、壮馍、锅盔等,可以泡,也可以就着汤吃,反正各有各的味儿。

羊肉汤:一碗羊肉汤,誉满大江南北,喝出萧县人的独特品味。

“老字号名震徐淮三百里,羊肉汤味压江南十二楼。”在萧县老城邮局旁边,遐迩闻名的汪家羊肉馆每天中午和傍晚,车马盈门,顾客摩肩接踵,数十年如一日,声名远播,很当得起对联的赞誉。

年,汪家第一代汪振德开基创业,开始在萧县县城经营羊肉汤,当时没有如今的高堂华厦,就在路边搭一棚子,煮上一只大铁锅,锅里翻滚着香气四溢的羊肉汤。进城的生意人,挑担的脚夫,推着鸡公车卖生姜的山东人,来到这里,要上一碗汤,老板赶紧切上几片羊肉,放在碗里,舀上一勺滚汤,冲进碗里,再搁上辣椒油,撒上碧绿的香菜,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食客掏出随身携带的干粮,掰碎,放在汤里,连吃带喝,喝得满头冒汗,红光满面,心满意足。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画家、江淮大写意画派创始人萧龙士先生在萧城中学教书时,经常从老家(刘套)带馍,快要放馊的时候,就拿到羊肉馆,把馍掰碎,放在汤里煮透,再吃下去(有点陕西羊肉泡的意思),老板厚道,不收钱,隔上十天半月,老先生便送给老板一幅作品,或荷花、或兰草,年深日久,老板竟然收藏了几十幅萧龙士先生的真迹。

到汪家第二代,汪继坤老先生手上,汪家羊肉馆算是闯出名堂,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放开搞活,汪家羊肉从地摊开始走进殿堂,在邮局门口东边,老城中心地带,买地建房子,经营有方:每天用多斤新鲜羊骨头和数十斤羊肉下锅同煮,大火烧开,小火煨炖,再大火烧七八个小时,肉烂汁白,肉鲜汤美,香气四溢,正式打响“汪家羊肉馆”的牌子。

萧县羊肉汤名声远播,知名饭店不止一家,像丁里青春羊肉馆、许堂五香羊头馆、圣泉寺全羊宴等数十家饭店,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萧县羊肉注重选择食材,精选本地白山羊羊肉煮汤,童叟无欺,诚信经营,注重质量,一直在顾客中享有良好的口碑,成为真正的“放心肉”、“放心汤”。

年,在萧县举办的“伏羊美食文化节”上,主办方架起一口高6米,直径达3.5米的大锅(号称天下伏羊第一锅),煮了20多只羊,多人参与品尝,每人喝下一碗鲜美的羊肉汤,萧县羊肉汤名声传遍大江南北,皖山皖水,甚至成为“百度”搜索引擎“伏羊节”的主页面。

萧县羊肉馆的红油,也堪称一绝,奶白的羊肉汤,配上鲜亮的红油,色如红玉,辣而不呛,香而不燥,爽口开胃,祛寒暖胃,其制作方法已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鳝鱼汤:一碗鳝鱼汤,喝出萧县人淳朴厚道的百姓情怀。

在萧县,最有名、最正宗的鳝鱼汤,当数食香园。老板余世彬。余家的鳝鱼汤世代相传,享誉萧县,号称“天下第一鲜”,有时也戏称“天下第一汤”。其做法是选取笔杆粗细的野生鳝鱼,放在水里清养一星期左右,待*鳝吐尽肠腹中的杂质,放入铁锅,加冷水,大火烧,水开后停火,趁热将鳝鱼捞出(此时鳝鱼已煮熟,肚腹爆裂),用手把鳝鱼鱼肉一条条撕下,撕成长条状,去掉肚肠和鱼骨,把鱼肉、鱼血放入煮鱼汤水中,加姜米、葱米、胡椒粉同炖,十多分钟后,用水淀粉勾芡,出锅,调味,一碗酸辣可口、鲜香可人、醒酒开胃的“萧县第一汤”就上桌了;不少食客来到食香园,喝酒之前,趁着嘴里没有异味,每人要先喝上一碗鳝鱼汤,细品鲜美味道;酒后,还要再喝上一碗,醒酒暖胃,方才心满意足。

萧县人有句歇后语:岱山口的辣汤——谁喝谁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意思,但有着一段典故。在萧县城西,岱山口往北,数十年前,叫做岱湖,方圆三四十里,一片汪洋,岸边芦苇丛生,湖里盛产鱼虾、*鳝、泥鳅等河鲜,渔民们就在进出萧县县城的咽喉,岱山口,支上大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卖*鳝泥鳅汤——从湖里逮上来的*鳝泥鳅,价贱如土,稍加整理,扔进锅里,绝对新鲜,鳝鱼汤、泥鳅汤汤鲜味美。过路的客人,不管是引车卖浆之流,还是外出寻财的商人,赶路的学子,买上一碗汤,泡上随身携带的干粮,边吃边休息。如果一碗汤不够喝,对不起,想喝自己盛,随便喝,不再收钱。所以,自古以来,萧县厨行流传下来一个规矩:加肉添钱,加汤免费。

时至今天,加汤免费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并不是萧县某一家汤馆的规矩,全萧城所有汤馆都在遵守。由于这个厚道规矩,在萧城的汤馆中,过去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买一碗汤再喝上二三碗免费汤,直到彻底喝饱再走,汤馆绝不撵人。不管是老板还是跑堂的、服务员,也都习以为常,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喝汤的主儿不是做苦力的,就是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不得已才为之。

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个最朴素的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厚道”二字,在现如今的很多商业行为中原本就显得稀缺,更稀缺的是,在许多人为追求赚大钱、赚快钱而不择手段的今天,一座小城的商业行为中还在整体延续着祖宗留下的某种“厚道”规矩,于是,这碗原本简单的汤就变得没那么简单了。

此外,萧县还有白鸡丝、丸子汤、酸辣汤、油茶等,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欢迎各位看官前来古风犹存的萧县,亲身体验一番。萧县的汤,经过古法传承,博采众长,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形成今天百花齐放、美味纷呈的大好局面。既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又颇具古萧国遗风,就像一位从历史深处穿越而来的聪慧美丽女子,即淳朴美丽,又出人意料,让人惊艳。

作者简介

杨坤,萧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作协会员。自年起,发表小说、散文、评论一干多篇,作品多次被《读者》、《小说月报》等转载,出版有散文集《熬鹰》、《故乡的原风景》等;摄影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摄影大展。

戳一戳,这里有你感兴趣的内容美食萧县|天下第一羹—sa汤走向真相|萧县人徐小虎—享誉世界的艺术史学者美食萧县|一根韧性的扦子(萧县小伙任松徽的人生路)魅力萧县|这里是萧县魅力萧县|三仙台梦中的萧县孟庄矿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坤在萧县喝汤